果树资源性状鉴定及优异种质筛选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4-09-18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吉林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果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蒲富慎,贾敬贤,孔庆山,陈竹生,张加延,林国杨,林凤起,徐秀容,毕平
- 起 止 时 间 :1986年1月—1990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果树资源性状鉴定和优异种质筛选”是“七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该项研究对苹果、梨、柑桔、龙眼等19种果树的园艺、品质、丰产、加工、贮藏、抗病、抗寒、耐盐碱、矮化、染色体数目、同工酶11项性状进行了鉴定,鉴定评价种质资源16613份,获得鉴定数据169506项,提供输入国家种质资源数据库。
通过性状鉴定评价,筛选出优异种质资源645份(包括早熟9份,特大果型14份,糖和VC含量特高的26份,极抗寒194份,极高产72份,高抗病95份,矮化种质103份,多倍体45份,优良加工资源79份),其中105份原产于我国的种质资源其优异性状是国内外首次鉴定发现的。这些资源应用于生产,可促进我国果树密植栽培的发展,可为培育矮型、抗病新品种提供基因源,为保证我国现代化育种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宝贵资源。细胞学鉴定阐明了原产我国的15种果树1915份种质资源的染色体倍数性,生理学研究鉴定了同工酶酶谱1402份,为我国果树起源、分类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编写出版了《果树种质资源描述符——记载项目和评价标准》,为我国果树种质资源研究实现标准化规范打下了基础,必将提高种质资源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