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国家级奖成果

赤眼蜂应用基础、工厂化中试生产新工艺及示范区的建立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 主要完成人员:王承纶,张荆,刘志诚,陈红印,冯建国,张筱秀,王金玲,崔德君,王春夏
  • 起  止  时  间 :1983年6月—1990年9月
  • 获  奖  情  况 :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本项目系统研究了我国主要农林害虫中的玉米螟、蔗螟、甜菜甘兰夜蛾、苹果小卷叶蛾、大豆食心虫和菜粉蝶等卵期的重要天敌——赤眼蜂的应用基础,包括对它们的主要生态区系、种类、优势种群及其寄主范围和越冬寄主等。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从繁殖生物学、行为生物学、生态学和田间种群变动的研究,为研究和制定赤眼蜂工厂化生产工艺及其配套技术以及大面积利用赤眼蜂,开展害虫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上述应用基础的研究,在赤眼蜂的大量繁殖采用了新创制的CD-88-2型采、洗、晾卵机适时提供优质寄主卵;采用“封闭式多层繁蜂柜”按适宜的蜂卵比定时繁蜂,生产大量优质蜂;对产品采用以初龄幼虫处理在2~3℃的条件下长期贮存;提取加温时又必须经15℃2~3天的缓温阶段锻炼,保证了加温正常发育;放蜂前,采用“赤眼蜂寄生卵识别精选机”选优,以达到优质标准,从而总结提出了赤眼蜂工厂化大量、快速、优质的生产技术规程。
  根据赤眼蜂个体发育和害虫发生规律的研究结果,制定了新的田间释放技术规程,使释放后田间蜂卵相遇机率达90%以上;同时还减少了放蜂量和释放点,提高了防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