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种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抗病虫特性鉴定与评价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4-09-18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要完成人员:吴全安,沈英,余子林,王雅儒,陈宣民
- 起 止 时 间 :1986年1月—1991年1月
- 获 奖 情 况 :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我国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抗病虫鉴定研究,过去局限于一种作物的一种或数种病虫,规模和速度也有限,不能满足育种工作日益增长的需要。“七五”其间,将“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抗病虫鉴定”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由中国农科院品资所负责组织国内60个单位的408名科技人员,经5年鉴定研究已取得4方面的成果。
1.制定出八种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抗44种病虫的统一鉴定技术,其中14种病虫鉴定方法填补国内空白,12种得到改进与提高,18种实现标准化。
2.按照统一制定的鉴定方法和分级标准,在病虫重发区和季节以成株期人工接种鉴定为主,对初鉴表现抗的材料进行重复鉴定,增种抗、感性稳定品种为生物标尺(对照),同步鉴定32万多份次的8种作物资源抗44种病虫,为我国首次建成的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抗病虫特性的信息库提供90多万个数据。
3.筛选出中抗以上和多抗的33040份抗病虫种质,其中831份为国内首次发现,57份为珍贵资源。由于资源、植保和育种密切结合,被鉴定出抗源能迅速转育或直接推广利用。例如山东省农科院育成的“鲁豆4号”大豆新品种,经本专题鉴定,高抗大豆叶病毒,还抗(耐)其他6种病虫,品质双优,在1978~1994年的推广面积累计3000万亩,增产7.5亿公斤。
4.对7种作物的15种病、3种虫的抗性种质状况及地理分布作出概括性评价,为制定这些作物的抗病虫鉴定及育种的策略奠定初步基础。
本研究的规模和速度以及作物和病虫种类之多都是国内外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