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国家级奖成果

基本查清中国猕猴桃资源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崔致学,李瑞高,李欣,高秀珍,黄仁煌
  • 起  止  时  间 :1990年10月
  • 获  奖  情  况 :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1978~1989年查清了云南、广西、四川、陕西、福建、湖南、江西、浙江、湖北、辽宁、河南、安徽、北京、甘肃、吉林、河北、黑龙江、广东、山东、天津、贵州、山西、江苏等23省、市、区猕猴桃属植物资源。共找到61个种,44个变种,10个变型。全世界有65个种,原产于中国的占93.8%,中国猕猴桃属植物种类居世界首位。
  发现新种、变种、变型59个,其中新种22个,新变种27个,新变型10个。对许多种、变种在野外或根据新标本做了详细描述,补充了过去对一些种描述不足之处,纠正了错误之处,对一些种分析了Vc、糖酸、氨基酸的含量。
  找到了19个濒危种;还找到了云南、广西、四川、陕西、湖北、江西、浙江、贵州、河南独有种共51个(包括台湾的3个)。
  此外,需要进一步鉴定的有2种。
  调查了生态环境、水平分布、垂直分布,为今后适地发展一些种、保存一些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资源调查已为编写《猕猴桃志》和写出全国猕猴桃资源调查报告,提供了大量资料,收集、保存了一些种和变种,并开展了种间杂交和生态生理研究,初步建立6处种质圃。
  结合资源调查从野生中华、美味、软枣猕猴桃群体中,选出一大批单株,其中主要是中华、美味猕猴桃,经多年人工栽培选育,已选出53个品种和224个优良株系,利用这些品种,发展了14.7万亩栽培园,而在1978年以前,仅有不到10亩标本园。估计了它们的蕴藏量。
  调查对建立国家猕猴桃种质圃、开展细胞学、基因控制、分类、起源、演化、育种等方面研究,将发挥重大作用。
  发现3个Vc含量相当高的种:阔叶猕猴桃(939.8~2140.0mg/100g),毛花猕猴桃(568.9~1137.0mg/100g),河口猕猴桃(1350.0~1636.8mg/100g)。收集了最耐寒的狗枣猕猴桃,能耐极端最低气温-43.1℃(黑龙江伊春地区)。这些都是宝贵的种质资源,收集腊叶标本13552份,果实标本408份,拍摄彩照252种,发现中新世猕猴桃化石,距今2600~2000万年。
  该项目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