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病毒株系、病害发生规律和防治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山东省烟台市植物保护站,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北京市密云县植保植检站,河北省唐山市植物保护检疫站,江苏省徐州市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
- 主要完成人员:许泽永,张宗义,陈坤荣,毛学明,李绍伟,马凤英,韩少勇,杨永嘉,蔡祝南,廖伯寿,陈金香,郑建强,方小平,晏立英,王 蕊
- 起 止 时 间 :1985年1月—1999年10月
- 获 奖 情 况 :2000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该项目对我国三种主要花生病毒株系、病害发生规律和防治开展全面和系统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项目主要内容包括:①完成我国花生矮化病毒(PSV)株系生物学、血清学研究和壳蛋白基因序列分析,在国内外首次发现我国PSV株系独自构成一个新亚组;完成我国花生条纹病毒(PS tV)株系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壳蛋白基因序列分析,证明具有地域亲缘关系,具有重要理论价 值;发现和划分对花生致病力不同的PSV、PSt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株系,为花生抗病毒病育种提供指导。②通过对三种病毒病发生规律全面和系统研究,首次证明刺槐是PSV的初侵 染源;明确带毒种子是PStV和CMV主要初侵染源,明确蚜虫发生量、花生苗期雨量和种子带 毒率是影响三种病毒病流行主要因素,并分别建立三种病害流行预测式,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③选育抗PSV花生品种“中花3号”,鉴定出数个对PStV和CMV具有田间抗性品种 ,在病害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野生花生中发现抗源。④通过试验、示范,制定出以应用无(低)毒花生种子和覆膜栽培为主要内容的病毒综合防治措施,取得突出防病效果,在病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项目主要特点:①研究包括三种花生病毒株系、三种病害发生规律和防治,内容非常丰富; ②历时15年,由多单位合作,开展了持久、全面和系统的研究;③技术难度大,有重大创新 ,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④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密切结合,病害防治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⑤发表论文60余篇,被广泛引用,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花生抗病品种“中花3号”在病区推广应用180万亩,对控制PSV病害流行发挥了重要作用。病害综合防治措施在山东、河南、河北、江苏、湖北和北京6省(市)推广应用1585万亩,防病效果在80%以上,挽回花生损失40多万吨,增收6.5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