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中农药残留控制技术推广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5-04-04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绍兴市经济特产站,浙江三明茶业有限公司,松阳县农业局,安吉县农业局,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诸暨市农业局,富阳市农技中心茶叶站
- 主要完成人员:王运浩,肖强,唐美君,殷坤山,俞燎远,陈锦宇,阮建云,徐加明,陈银方,程玉龙,马亚平,陈国荣,韩文炎,金天寿,宋昌琪
- 起 止 时 间 :2001年1月—2002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03年农业部丰收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茶叶中农药残留控制技术推广”项目提出并推广了以生物防治、化学农药优化使用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为主体技术,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病虫测报为配套技术的茶叶中农药残留控制技术体系。
主要技术措施
1.建立茶树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2.推广应用以微生物制剂、植物源农药为核心的生物防治技术;3.起草制定无公害茶生产技术规程等技术规范。
主要组织措施
1.根据不同茶园类型采用统一管理、利益制约、业务指导和源头控制4种技术推广方式;2.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指导、培训和宣传;3.在实施单位建立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抽查监测制度。
项目实施期间在浙江、安徽、江苏等省累计推广应用85.5万亩,新增纯收益1.97亿元,实施单位农残超标率逐年下降;举办培训班316次,培训人员61400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4000份,拍摄科教电影片1部;推广应用新农药6.78万亩次、生物制剂3.77万亩次;起草制定了《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等标准4部。本项目对突破国际贸易壁垒,提高茶叶的出口竞争力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预计该技术在我国茶区,特别是出口茶叶生产基地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将对促进我国有机茶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主要技术措施
1.建立茶树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2.推广应用以微生物制剂、植物源农药为核心的生物防治技术;3.起草制定无公害茶生产技术规程等技术规范。
主要组织措施
1.根据不同茶园类型采用统一管理、利益制约、业务指导和源头控制4种技术推广方式;2.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指导、培训和宣传;3.在实施单位建立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抽查监测制度。
项目实施期间在浙江、安徽、江苏等省累计推广应用85.5万亩,新增纯收益1.97亿元,实施单位农残超标率逐年下降;举办培训班316次,培训人员61400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4000份,拍摄科教电影片1部;推广应用新农药6.78万亩次、生物制剂3.77万亩次;起草制定了《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等标准4部。本项目对突破国际贸易壁垒,提高茶叶的出口竞争力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预计该技术在我国茶区,特别是出口茶叶生产基地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将对促进我国有机茶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