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复合菌剂的研制及其在油菜生产上的应用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黄冈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天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荆州农业科学院、九江农业科学院、钟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粮油站、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湖北正佳微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杨林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要完成人员:廖星,胡小加,谢立华,余常兵,李银水,张银波,秦璐,周坚,段银庭,欧阳敦军,傅小平,高世海,徐绳武,秦万贵,王金旺
- 起 止 时 间 :2009年01月—2015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16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油菜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食用油料作物,生产问题突出。油菜机收秸秆全量还田已成为产业发展新的现状,这种现状导致两个新的生产问题:一是油菜机收秸秆携带菌核全部还田,加剧了下季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菌核病防治与农药减施矛盾突出;二是油菜机收秸秆全量还田,秸秆腐解的理化过程影响后茬作物生长。另外,土壤全磷含量高而不能有效利用,油菜磷素营养需求与磷肥减施的矛盾突出。遵循“绿色”发展理念,采用生物途径,防治油菜菌核病、加速腐解秸秆、活化土壤磷,对推动我国化肥农药零增长计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948”计划等科技计划的支持下,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项,其中授权3项。发表论文13篇,其中SCI 8篇。主要创新点:1、挖掘和优选5株高效功能菌株,在国内外首次发现棘孢曲霉Asp-4腐解菌核的功能。棘孢曲霉Asp-4和哈茨木霉Tri-1,产生几丁质酶腐解油菜菌核,并产生纤维素酶腐解秸秆;枯草芽孢杆菌Tu-100和BY-2,产生伊枯草菌素抑制菌丝生长;Tu-100和巨大芽孢杆菌A6,产生有机酸溶解土壤难溶磷。2、研发出产孢真菌保藏技术、基施型和喷施型多功能复合菌剂发酵生产技术及产品。3、建立了多功能复合菌剂机械化两次施用技术,实现了农艺农机融合,省工高效。主要技术指标:1、研制的基施型多功能复合菌剂产品含菌量≥2.0×109个/g,常温保存一年后,含菌量仍达7.8×108个/g。2、研制的喷施型多功能复合菌剂产品含菌量≥2.3×108个/g,常温保存半年后,含菌量仍达1.5×108个/g。3、推广应用建立的两次施用技术,菌核萌发率、菌核病发病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32.43%和13.9%,油菜、水稻秸秆腐解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1.69%和14.08%,土壤速效磷比对照提高5.3%,油菜、水稻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7.1%和4.0%。国内外比较及第三方评价:多功能复合菌剂产品具有功能多、含菌量高、效果好的特点,功能效果与增产作用明显,相关指标均超过国内外同类产品。专家成果鉴定居国际领先水平,本项技术被列入农业部《2014/2015年度冬油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应用前景广阔。推广应用及效益: 在湖北、江西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先后多次召开全国性的技术示范推广现场会,湖北日报、科技日报、农民日报、新华网、人民网等新闻媒介对项目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项目实施近三年,累计推广396.3万亩,其中湖北省348.8万亩。产生新增利润5.8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