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防制新技术研究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逯忠新、储岳峰、赵萍、高鹏程、贺英、刘湘涛、张克山、陈胜利、颜新敏、张建军
- 起 止 时 间 :2007年01月—2014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16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CCPP)是由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Mccp)引起的山羊呼吸道传染病,对山羊养殖业危害严重,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报告动物传染病之一。本病在我国自20世纪20年代即有报道,但直到2007年才准确鉴定出病原为Mccp。本项目在分离鉴定Mccp甘肃株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病原学和血清学调查,明确了现阶段本病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状况,推动了畜牧兽医行业对本病的重新认识。继而针对国内缺乏CCPP防控技术的现状,研究开发了4种快速检测试剂盒和1种灭活疫苗,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国CCPP的防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本成果国内首次采用病原分离鉴定、分子检测和血清学方法对由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Mccp)引起的CCPP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病原学平均阳性率达23.8%,血清学平均阳性率达28.17%。明确了本病的在我国流行状况及危害程度,填补了国内空白,推动了对我国山羊疾病的认识,为制定合理的山羊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了流行病学依据;国内率先研制成功4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CCPP快速检测试剂盒,为本病诊断、监测、检疫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手段。利用Mccp分泌多糖作为抗原解决了与其它病原交叉反应的检测技术难题,申报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已获得2项授权,1种检测技术已列入正在编制的CCPP诊断技术国家标准,CCPP间接血凝检测试剂盒已完成新兽药证书申报的全部技术审查程序,待农业部公告;国内外率先开展对Mccp基因组和蛋白组学研究,筛选了良好的制苗菌株。攻克了Mccp体外培养技术,建立了支原体浓缩纯化和制苗工艺,国内首次研制成功CCPP新型菌体灭活疫苗(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M1601株,该疫苗保护率可达80%以上,免疫持续期6个月以上),促进了动物支原体灭活疫苗行业的科技进步;项目推广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广阔。2种血清学检测试剂盒2009年以来已在甘肃、广西、青海、四川、辽宁、内蒙、西藏、新疆等地进行应用,经济效益达562万元。疫苗已转让3家生产企业,创经济效益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