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党政工作

农科院祁阳红壤实验站:党员勇当科研主力军

【字体:

  走进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郁郁葱葱的“园叶决明”、“罗顿豆”等豆科牧草。这是该站站长、共产党员徐明岗主持研究的“红壤综合改良与治理”的科研成果。为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增加产量,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实验站党支部号召全站10位党员,勇当农业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多出科研成果。
  我国南方15个省区,分布着218万平方公里低产低质、被科学家称为“红色沙漠”的红壤土地。为使沙漠变绿洲,中国农科院于1960年在湖南省祁阳建立红壤实验站。该站成立以来,以徐明岗为代表的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扎根农村、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取得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先后获得过3项国家级、19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培育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专家刘更另等在内的大批农业科研人才。
  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实验站党支部和全体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把多出科研成果作为检验先进性教育的标准,在改良低产田、种草养畜、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针对秧苗发黄,回青缓慢,严重时出现死苗、死蔸,即使成活了,平均亩产也只有100多公斤的现象,实验站科研人员刻苦攻关,终于研究出速效磷,能改变土壤结构,提高产量。目前,这一重大科研成果在南方红壤土地区得到广泛使用,水稻亩产达到400多公斤。
  为提高红壤土地的肥力,党支部书记秦道珠带领4位党员,深入衡阳、邵阳等地,建立土壤肥料实验网,开发研制出多功能镁复合肥。目前,镁复合肥在湖南、广西的近500万亩的20多种农作物种植中推广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摘自《人民日报》2005年09月16日 第八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