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专题» 2016年院工作会议» 回顾十二五» 广适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中黄13

广适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中黄13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6-01-19     【 字体:
    中黄13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连铮研究员带领团队历经20多年育成的广适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以豫豆8号为母本,中作90052-7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结合系谱法选育而成,原品系号为中作975。2001年通过国家审定,随后又先后通过了安徽、天津、北京、山西、陕西、辽宁、四川、河南、湖北等9个省市审定,适合全国14个省市推广种植,跨三个生态区,13个纬度,是迄今为止适应范围最广的大豆品种。自2005年以来已连续9年被农业部列入国家大豆主导品种。自2007年以来已连续8年稳居全国大豆年种植面积之首。
    该品种为北方春大豆或黄淮海夏大豆,中晚熟品种,北京地区春播生育日数133d左右,夏播生育日数105~110d。有限结荚习性,半矮杆品种,株高60-70cm左右,主茎节数17~19节,有效分枝2~5个,底荚高度20cm左右,单株有效荚数平均49.5个,结荚密且荚大。幼茎紫色,叶椭圆形,紫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脐褐色,平均百粒重24-26g。该品种抗倒伏,落叶性较好。田间病虫害较轻,中抗大豆胞囊线虫病,紫斑粒率和虫食率低。
    中黄13的主要技术特点:一是适应性广。先后通过国家以及安徽、河南、湖北、陕西、山西、北京、天津、辽宁、四川等9 个省市审定,适宜种植区域从29°N~42°N,跨三个生态区13 个纬度,是迄今国内纬度跨度最大、适应范围最广的大豆品种。中黄13 光周期钝感,蓝光受体基因(GmCRY1a)研究结果揭示了其适应性广的分子机理。二是高产。在黄淮海地区创亩产312.4 kg 的大豆高产纪录,在推广面积最大的安徽省区试平均亩产202.7 kg,增产16.0%,全部25 个试点均增产,产量列参试品种首位。三是优质。蛋白质含量高达45.8%,籽粒大,商品品质好。四是多抗。抗倒伏,耐涝,抗花叶病毒病、紫斑病,中抗胞囊线虫病。
    通过建立中黄13 育繁推一体化推广模式,实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中黄13”的推广模式是独一无二的,它不是授权给一家企业,而是授权给一批企业,这批企业形成一个推广联合体。通过对联合体成员实行三个方面的监管:经营监管,市场监管,利润监管;又通过一年一授权的方式,对不服从监管或者不适宜参与的企业不再授权,使联合体保持战斗力。很快“中黄13”占到黄淮地区总销量的60%以上,创造了品种推广纪录。这种放射效应带来巨大社会效益。该品种自2001 年通过审定,2003 年迅速推广到102万亩,2007 年便跃居全国首位,现已连续八年稳居全国大豆年种植面积第一位,占黄淮海地区33.1%,占全国10.1%。累计推广8000多万亩,社会经济效益80多亿元。自2005 以来连续九年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大豆主导品种,是近20年来唯一年推广面积超千万亩的大豆品种,为我国的大豆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   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技术支持电话:010-82109809   京ICP备09089781号-13

51.la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