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专题» 2016年院工作会议» 回顾十二五» 油料所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跃居国际领先

油料所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跃居国际领先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6-01-21     【 字体:
    近年来,食用油、牛奶等产品黄曲霉毒素超标事件备受关注,而通过高灵敏现场检测技术,能够从源头上防控黄曲霉毒素。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培武研究员主持完成的黄曲霉毒素高灵敏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打破了国外对产品的垄断和制约,技术水平跃居国际领先,获得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黄曲霉毒素是人类迄今发现污染农产品毒性最强的一类真菌毒素,包括B、G和M族,其中B族的B1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是目前已知最强的化学致癌物之一。黄曲霉毒素B1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中,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等粮油作物。世界各国均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和法规。
    “十几年前,国内黄曲霉毒素检测产品一直依赖进口。”李培武介绍,上世纪70年代中期,国外发明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建立了酶联法等,但仍不能满足现场检测需求。
    针对黄曲霉毒素免疫原性差、抗体亲和力低、交叉反应强,原有检测技术灵敏度低、不能满足高灵敏现场检测需求的技术难题,李培武领导团队历时十几年,发明了高效筛选杂交瘤的一步式半固体培养-梯度筛选法,并在此基础上创制出1C11、2C9、10G4等高亲和力抗体,这是目前国内外报道的灵敏度最高、特异性最强的黄曲霉毒素通用抗体和分量抗体。
    为满足不同种类农产品高灵敏现场检测的需求,该研究团队通过技术转化和产品创新,开发出17种试剂盒和3种检测仪器,如牛奶等单个样品从取样到结果打印最快只需9分钟。
    中日合作的武汉九州乳业有限公司曾有一批次的乳制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导致产品被销毁,给公司带来了损失。为调查原因,该公司通过湖北省科技厅找到了李培武研究团队。在了解情况后,研究团队使用自主开发的试剂盒和检测仪器进行现场检测,检测显示奶牛饲料中黄曲霉素含量过高。此后该公司一直坚持使用油料所开发的检测产品进行检测,再未发生过黄曲霉毒素超标事件。李培武表示,通过高灵敏现场检测技术,真正从源头上加强了对黄曲霉毒素的防控。
    目前,该技术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农产品(花生、稻米等)、食用油(花生油、玉米油等)、调味品(花生酱等)、乳制品(鲜牛奶等)和饲料生产等领域的质量安全控制与检测,并被英国利兹和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应用,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   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技术支持电话:010-82109809   京ICP备09089781号-13

51.la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