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专题» 2016年院工作会议» 盘点2015» 瞄准“三重三轻” 培育知识产权“生态环境”

瞄准“三重三轻” 培育知识产权“生态环境”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6-01-09     【 字体:
    创新是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和基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知识产权管理和转化运用是关键。为了更好地使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支撑全院实现“顶天立地”目标、进而支撑产业发展, 2015年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主要瞄准“重知识(发表论文)、轻产权(专利申报),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转化”问题,围绕知识产权的创造、转化、保护和管理4个环节培育知识产权“生态环境”。
    加强调研和协调,确保按期建成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打通知识产权转化渠道。全院按照农业部常务会议决议筹建“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根据部署,按时完成了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的基本架构,初步实现了资源整合、互联互通,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平台具备了上线运行条件,并于2015年7月7日举办了中心的揭牌仪式,张桃林副部长和陈萌山书记共同为中心揭牌,中心进入试运行。试运行期间,根据中心的发展目标和职能定位,完善和充实了网络平台功能(www.agrittex.com)。与部科技发展中心一道组织了首批92家单位1901项(我院221项)成果科技成果入场展示交易。加大了中心网络平台的市场推广力度。逐步加强中心的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起草了章程、交易流程和交易规程。推进运营实体注册登记工作。努力争取中心运行经费和政策支持。
    联系院外企业,规范许可协议谈判,多渠道促进转化。全院加强了与益海嘉里集团及中化集团等大型企业的合作。审核并规范了植保所、果树所、研究生院等专利许可协议。组织参加山东寿光、辽宁锦州、陕西杨凌、新疆昌吉、安徽合肥、广东深圳、农业部“十二五”重大成果展等展览展示活动,促进我院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
    统筹谋划,开展专利价值分析,提高专利申请质量。统筹争取各方资源,我院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农业领域的唯一专利价值分析试点单位。创新工作方法,上线专利价值分析专家系统(www.patana.cn),目前有1600多件专利全文和300多院内院外技术、专利代理人、审查员及市场等方面专家入库。按计划指导10个研究所开展200件专利分析,将对分析后的专利,作为研究所专利分级分类管理对象,并为打造农业领域的“大众点评网”奠定基础,重点推介转化。树立高质量专利标准,我院积极申报中国专利奖,广泛筛选并邀请专家辅导,审核修改申报材料,组织答辩预演,使申报质量明显提升,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15年有12项专利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取得突破性进展。
    印发知识产权全程管理实务参考手册,创新评价方法,改进管理方式。调研制定并在全院范围印发《中国农科院知识产权全程管理实务参考手册》。通过明晰概念、规范行为,把知识产权的概念与科研项目管理全过程相融合,规范流程,推行全程管理,扭转科研工作与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相脱节的局面。加强对新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研究,提出我院院所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改办法。编制了我院首份知识产权季报,按季度公布全院知识产权申请、授权和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引导知识产权管理的发展方向。起草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知识产权管理十三五规划》,分析形势和任务,明确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
    强化培训,加强宣传,提升农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组织2期培训班和会议,计有院内外350多人次参加,邀请了农业部、科技部相关司局领导出席并邀请了知识产权管理全国高级专家——华为公司副总裁宋柳平授课。统筹设计并规划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全院系列活动,制作展览、宣传海报并组织张贴,整个活动呈现出“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由点到面相联动”的局面。中国科学报据此以《专利运用为农业生产创造可观价值》为题,发表了整版报道。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   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技术支持电话:010-82109809   京ICP备09089781号-13

51.la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