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农科讲坛 建设书香农科
按照院党组建设“书香农科”的部署和要求,201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共举办农科讲坛(中国农业科技报告会)9期,先后邀请黄三文、彭于发、陈锡文、王强、阎萍、周雪平、王海洋、李奎、陈宗懋等9位知名科学家作报告,累计参加观众3600余人,对带动全院营造学习氛围、促进学习交流、弘扬科学精神、启发创新思维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5年的农科讲坛,总结借鉴了去年活动的成功经验,巩固坚持了行之有效的成功做法,强化完善了人物深度访谈、视频介绍、嘉宾点评、微信互动、问卷现场反馈等内容,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是严格宗旨定位,确保讲坛高端、权威、前沿和原创。主讲嘉宾是农科讲坛的核心,是确保每期讲坛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2015年农科讲坛的9期主讲嘉宾,都是本领域的最前沿和权威人物。黄三文是国际蔬菜基因组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在世界权威科学杂志《Science》、《Nature》和《Nature Genetics》发表重量级论文8篇,奠定了我国在蔬菜和马铃薯基因组研究领域的国家优势地位。彭于发长期致力于生物安全研究,构建了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理论和技术体系,是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域的奠基人之一。王强、阎萍、李奎是国家奖获得者,都是我院各自领域具有重大学术影响的著名专家。王海洋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阐明独脚金内脂调控水稻分蘖和株型的信号途径”荣获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4项研究成果被《Science》 和《Nature》 遴选为研究亮点,8项研究成果受到 F1000 的关注并被评为本领域必读的研究论文。陈宗懋院士德高望重,作为茶学家、茶树植保专家,是中国茶叶农药残留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陈锡文担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是我国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对我国农业农村形势与“三农”问题做过全面深入的研究,有着独到的认识与见解。9位主讲嘉宾均为农业科研领域的权威人士和著名专家学者,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讲坛准备工作充分,讲坛现场发挥精彩,各具特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主持人的介绍和点评嘉宾的点评中肯到位,主讲嘉宾、点评嘉宾与听众的互动坦诚直率、气氛热烈。
二是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群策群力充分发挥集体智慧。2月5日,院党组书记陈萌山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我院科研管理、科技创新一线和基层团组织青年代表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科讲坛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会上,大家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和工作体会,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科讲坛工作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座谈会讨论情况,农科讲坛理事会形成了《关于做好2015年农科讲坛工作的思路和方案》,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科讲坛工作提出了新的设想和新的要求。4月23日,在今年前两期农科讲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在直属机关党委领导主持下,农科讲坛理事会成员又及时召开碰头会,总结前两期经验,分析问题,认真谋划改进措施,提出创新建议,确定了2015年农科讲坛坚持在5个“精”字上功夫:即精选主讲嘉宾,精审报告内容,精心制作片花,精要访谈内容,精细讲坛准备。
三是注重工作创新,力求每一期讲坛都有亮点和新意。2015年农科讲坛工作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制作嘉宾视频,视频包含了主讲嘉宾的学习工作经历、科研情况、获得荣誉以及未来的科研发展方向等,用完美的视听讲解配合极富说明的生动画面,在最短时间将嘉宾信息完整准确的传达给观众,快速赢得观众的好感,提升农科讲坛的品牌形象。二是增加了主讲嘉宾人物专访,深度挖掘人物背后的故事,独家视角呈现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哲学智慧和感人故事,展现中国农科院的深厚文化底蕴,用优美语言、感人故事打动读者,吸引读者;三是开通了农科讲坛官方微信订阅号,利用新媒体第一时间发布农科讲坛预告,传播农科讲坛讯息,构建与观众即时在线的交流互动平台,目前农科讲坛微信公众用户已达1600多人。四是增设了点评嘉宾,邀请主讲嘉宾的同行,现场从更多视角来评价和介绍主讲嘉宾的科研工作,帮助观众更加深入理解主讲嘉宾的科研价值和社会价值;五是开展了农科讲坛满意度测评和问卷调查,第一时间听取观众建议,及时改进工作。总而言之,一年来,农科讲坛理事会根据每期主讲嘉宾的不同特点,针对每期报告的不同主题,更加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进一步加大了策划和筹备力度,努力将创新的理念贯穿讲坛始终,实现了使农科讲坛“每期有所不同,半年有明显变化和每年有全新亮相”的工作目标。
2015年农科讲坛的成功顺利举办,因素很多,关键在于三个“得益于”:一是得益于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李家洋院长、陈萌山书记不仅尽可能的参加每期讲坛,还经常作出重要指示,对讲坛给予悉心指导和充分支持。院党组成员、人事局局长魏琦对每一期的讲坛工作严格把关,从严从细要求。唐华俊、雷茂良、李金祥、吴孔明、王汉中等院领导对讲坛非常关注,经常来讲坛听报告。二是得益于农科讲坛理事会的精心策划。农科讲坛理事会成员队伍精干,人员素质好,工作热情高,执行能力强,年初对讲坛的组织工作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创意,并在2015年工作中予以实施,充分保证了讲坛效果。三是得益于农科讲坛理事单位的鼎力支持。院科技局在嘉宾人选建议和主持人方面、院办公室在讲坛宣传方面、院人事局在组织领导方面、院直属机关党委在具体落实方面、研究生院在观众组织方面,信息所在场地提供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各部门各单位职责清晰,分工有序,精诚合作,使2015年农科讲坛的各方面工作都得到有力保障。
2016年,农科讲坛理事会将会继续按照建设精品讲坛、百年讲坛的战略目标,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再接再厉,把农科讲坛办得更有特色,更具成效,逐步将之打造成中国农科院乃至国内国际农业科研领域常态化、长效化的优质学习品牌,以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工程和中国农科院跨越式发展需要,在推动书香农科建设,提高全院职工素质,增强全院创新实力等方面发挥更为显著、更加积极的作用。
2015年的农科讲坛,总结借鉴了去年活动的成功经验,巩固坚持了行之有效的成功做法,强化完善了人物深度访谈、视频介绍、嘉宾点评、微信互动、问卷现场反馈等内容,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是严格宗旨定位,确保讲坛高端、权威、前沿和原创。主讲嘉宾是农科讲坛的核心,是确保每期讲坛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2015年农科讲坛的9期主讲嘉宾,都是本领域的最前沿和权威人物。黄三文是国际蔬菜基因组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在世界权威科学杂志《Science》、《Nature》和《Nature Genetics》发表重量级论文8篇,奠定了我国在蔬菜和马铃薯基因组研究领域的国家优势地位。彭于发长期致力于生物安全研究,构建了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理论和技术体系,是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域的奠基人之一。王强、阎萍、李奎是国家奖获得者,都是我院各自领域具有重大学术影响的著名专家。王海洋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阐明独脚金内脂调控水稻分蘖和株型的信号途径”荣获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4项研究成果被《Science》 和《Nature》 遴选为研究亮点,8项研究成果受到 F1000 的关注并被评为本领域必读的研究论文。陈宗懋院士德高望重,作为茶学家、茶树植保专家,是中国茶叶农药残留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陈锡文担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是我国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对我国农业农村形势与“三农”问题做过全面深入的研究,有着独到的认识与见解。9位主讲嘉宾均为农业科研领域的权威人士和著名专家学者,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讲坛准备工作充分,讲坛现场发挥精彩,各具特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主持人的介绍和点评嘉宾的点评中肯到位,主讲嘉宾、点评嘉宾与听众的互动坦诚直率、气氛热烈。
二是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群策群力充分发挥集体智慧。2月5日,院党组书记陈萌山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我院科研管理、科技创新一线和基层团组织青年代表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科讲坛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会上,大家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和工作体会,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科讲坛工作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座谈会讨论情况,农科讲坛理事会形成了《关于做好2015年农科讲坛工作的思路和方案》,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科讲坛工作提出了新的设想和新的要求。4月23日,在今年前两期农科讲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在直属机关党委领导主持下,农科讲坛理事会成员又及时召开碰头会,总结前两期经验,分析问题,认真谋划改进措施,提出创新建议,确定了2015年农科讲坛坚持在5个“精”字上功夫:即精选主讲嘉宾,精审报告内容,精心制作片花,精要访谈内容,精细讲坛准备。
三是注重工作创新,力求每一期讲坛都有亮点和新意。2015年农科讲坛工作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制作嘉宾视频,视频包含了主讲嘉宾的学习工作经历、科研情况、获得荣誉以及未来的科研发展方向等,用完美的视听讲解配合极富说明的生动画面,在最短时间将嘉宾信息完整准确的传达给观众,快速赢得观众的好感,提升农科讲坛的品牌形象。二是增加了主讲嘉宾人物专访,深度挖掘人物背后的故事,独家视角呈现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哲学智慧和感人故事,展现中国农科院的深厚文化底蕴,用优美语言、感人故事打动读者,吸引读者;三是开通了农科讲坛官方微信订阅号,利用新媒体第一时间发布农科讲坛预告,传播农科讲坛讯息,构建与观众即时在线的交流互动平台,目前农科讲坛微信公众用户已达1600多人。四是增设了点评嘉宾,邀请主讲嘉宾的同行,现场从更多视角来评价和介绍主讲嘉宾的科研工作,帮助观众更加深入理解主讲嘉宾的科研价值和社会价值;五是开展了农科讲坛满意度测评和问卷调查,第一时间听取观众建议,及时改进工作。总而言之,一年来,农科讲坛理事会根据每期主讲嘉宾的不同特点,针对每期报告的不同主题,更加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进一步加大了策划和筹备力度,努力将创新的理念贯穿讲坛始终,实现了使农科讲坛“每期有所不同,半年有明显变化和每年有全新亮相”的工作目标。
2015年农科讲坛的成功顺利举办,因素很多,关键在于三个“得益于”:一是得益于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李家洋院长、陈萌山书记不仅尽可能的参加每期讲坛,还经常作出重要指示,对讲坛给予悉心指导和充分支持。院党组成员、人事局局长魏琦对每一期的讲坛工作严格把关,从严从细要求。唐华俊、雷茂良、李金祥、吴孔明、王汉中等院领导对讲坛非常关注,经常来讲坛听报告。二是得益于农科讲坛理事会的精心策划。农科讲坛理事会成员队伍精干,人员素质好,工作热情高,执行能力强,年初对讲坛的组织工作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创意,并在2015年工作中予以实施,充分保证了讲坛效果。三是得益于农科讲坛理事单位的鼎力支持。院科技局在嘉宾人选建议和主持人方面、院办公室在讲坛宣传方面、院人事局在组织领导方面、院直属机关党委在具体落实方面、研究生院在观众组织方面,信息所在场地提供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各部门各单位职责清晰,分工有序,精诚合作,使2015年农科讲坛的各方面工作都得到有力保障。
2016年,农科讲坛理事会将会继续按照建设精品讲坛、百年讲坛的战略目标,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再接再厉,把农科讲坛办得更有特色,更具成效,逐步将之打造成中国农科院乃至国内国际农业科研领域常态化、长效化的优质学习品牌,以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工程和中国农科院跨越式发展需要,在推动书香农科建设,提高全院职工素质,增强全院创新实力等方面发挥更为显著、更加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