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
往期专题»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
所长建言
万建民:强化作物科技创新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作者:万建民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2-02-15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将对我国现代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深入认识和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新形势下强化农业科技,特别是作物科技创新,以科技为先导引领支撑我国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借此机会,谈几点体会和看法。
一、深入认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思路、新政策,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产品生产保供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这是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决策,其中关于农业科技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的“三性”论述,给农业科技者吃下了“定心丸”。
在农业科技的定位和方向上,明确强调要面向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切实解决好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与此同时,农业科技创新工作还要着眼长远,首次提出了加快推进"五大制高点"前沿技术研究,在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五个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应坚持农业科研的公益性特征,深化完善农业科研机构改革,进一步明确农业科研机构的职能定位,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快速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二、把握作物科技发展趋势
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异常严峻,需求量不断增加,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进展缓慢。我国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新增1000亿斤粮食计划正在稳步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中低产固改造将成为实施该计划的"两驾马车"。
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了低碳经济发展,对作物科技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效、节本农业迫切需要抗旱、耐涝、抗病虫、广适应性的作物种质资源、新品种和简化易操作的栽培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作物育种理论和方法不断发生变革。分子标记选择、分子设计、转基因育种技术,实现了快速培育新品种,提高了选择效率。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和历史任务,要求农业科技整体实力有重大突破,力争通过15-20年的不懈努力,率先跃居世界先进行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对作物科技进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我国人口持续增长、城镇化及工业化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粮食需求增长的趋势仍将继续,突破资源环境约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因此,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特别是作物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效益,始终是现代农业发展最根本的出路。
三、强化作物科技创新
作物科技是农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是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引领和发展作物科学基础理论、前沿高新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重大产品创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解决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问题,是作物科技创新的重要课题。
(一)强化作物科技创新能力
围绕作物科技发展重大需求,广泛收集、安全保存、深入鉴定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农作物基因资源和新基因发掘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强化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加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挖掘优异新基因,解析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强化作物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加快分子设计、全基因组选择等高技术创新和应用,创制重大新科质和新产品;加强高产优质资源高效利用生理机制与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加快成果转化,为现代农业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加大作物科技创新条件能力建设
围绕强化作物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需要,建议继续建设一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作物科学观测试验站,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重点部署一批现代作物科技重大科学工程,着力推进作物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平台建设。强化作物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快领军型、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相引进,加大对作物科技创新团队的文持。
(三)加大作物科技创新的政策扶持
发挥国家科技计划的引导作用,增加对作物科技创新稳定支持力度。加强公益性科研院所的条件能力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投入作物科技,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强度。
一、深入认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思路、新政策,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产品生产保供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这是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决策,其中关于农业科技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的“三性”论述,给农业科技者吃下了“定心丸”。
在农业科技的定位和方向上,明确强调要面向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切实解决好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与此同时,农业科技创新工作还要着眼长远,首次提出了加快推进"五大制高点"前沿技术研究,在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五个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应坚持农业科研的公益性特征,深化完善农业科研机构改革,进一步明确农业科研机构的职能定位,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快速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二、把握作物科技发展趋势
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异常严峻,需求量不断增加,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进展缓慢。我国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新增1000亿斤粮食计划正在稳步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中低产固改造将成为实施该计划的"两驾马车"。
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了低碳经济发展,对作物科技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效、节本农业迫切需要抗旱、耐涝、抗病虫、广适应性的作物种质资源、新品种和简化易操作的栽培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作物育种理论和方法不断发生变革。分子标记选择、分子设计、转基因育种技术,实现了快速培育新品种,提高了选择效率。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和历史任务,要求农业科技整体实力有重大突破,力争通过15-20年的不懈努力,率先跃居世界先进行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对作物科技进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我国人口持续增长、城镇化及工业化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粮食需求增长的趋势仍将继续,突破资源环境约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因此,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特别是作物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效益,始终是现代农业发展最根本的出路。
三、强化作物科技创新
作物科技是农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是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引领和发展作物科学基础理论、前沿高新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重大产品创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解决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问题,是作物科技创新的重要课题。
(一)强化作物科技创新能力
围绕作物科技发展重大需求,广泛收集、安全保存、深入鉴定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农作物基因资源和新基因发掘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强化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加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挖掘优异新基因,解析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强化作物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加快分子设计、全基因组选择等高技术创新和应用,创制重大新科质和新产品;加强高产优质资源高效利用生理机制与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加快成果转化,为现代农业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加大作物科技创新条件能力建设
围绕强化作物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需要,建议继续建设一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作物科学观测试验站,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重点部署一批现代作物科技重大科学工程,着力推进作物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平台建设。强化作物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快领军型、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相引进,加大对作物科技创新团队的文持。
(三)加大作物科技创新的政策扶持
发挥国家科技计划的引导作用,增加对作物科技创新稳定支持力度。加强公益性科研院所的条件能力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投入作物科技,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强度。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 万建民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