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 往期专题»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 所长建言

蔡辉益等:“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成为“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的重要举措

【字体:
    2012年的“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明确了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就是要着眼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扩大院所自主权,努力营造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政策环境。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有效途径,是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的重要举措。
    一、充分认识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的重要性
    (一)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是我国农业科技旧体制下积累的历史问题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应当按照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尊重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对科学技术体制进行坚决的有步骤的改革。”但由于体制原因,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农业生产管理与科技管理分属不同部门,自成体系,各种各的“自留地”。农业教学、科研、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现行的农、科、教这三大系统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各成系统,在促进科技创新中未能形成技术整体优势。生产经营主体不知道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干什么;后者也并不真正清楚前者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在推广工作中的一些生产技术问题不能及时反馈到科研单位,造成科研部门盲目搞科研,农业生产中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形成科研与生产经营脱节的“两张皮”。
    (二)科技提升农业产业产出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从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我国耕地、淡水等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的传统生产方式推进农业发展已难以为继;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呈结构性下降,用工成本迅速上涨,依靠低成本劳动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逐渐减小,这就决定了未来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提升农业产业产出。新中国成立60多年,农业科技为成功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年我国粮食实现连续八年增产。其中,全国因单产提高增产粮食2127万吨,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85.8%。新品种新技术、新型农技推广网络、综合防灾减灾技术等农业科技创新和大面积推广应用,为粮食增产提供了重要支撑作用。目前我国农业已经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的关键阶段。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只有通过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提升农业产业增产增收、提质增收、节本增收。
    二、“积极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成为“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的重要举措
    (一)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从产业发展实际出发,解决了科研课题来源于产业市场需求。
    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是以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和区域支柱农业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形成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农业企业为主体,围绕农业产业技术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农业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的组织架构,有效解决了科研课题来源于产业市场需求。
    (二)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科研成果及时得以应用,切实解决了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
    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从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出发,实现了科研课题来源产业市场的需求。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既有农业企业又有科研单位,并以企业的技术需求为导向,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联合开发,组成了一个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组织。这有效的解决了科研单位课题立项与市场脱节的问题。 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出的科技成果,由于来源于企业需求,且是联合开发,因此可以连续完成小试、中试和产业化过程。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科研成果及时得以应用,有效解决了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
    三、中国饲料行业面临的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难题
    从我国饲料工业发展来看,我们仅用30多年的时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百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中国已经从白手起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饲料大国。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发展过程中,饲料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饲料产品安全、畜产品质量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中国从饲料大国走向强国急需解决四个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难题。
    一是饲料资源不足成为制约整个饲料工业发展平衡的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但是,因人口增长和生物能源工业的发展,饲料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方面由于粮食供需平衡的脆弱,导致饲料原料供应紧张,尤其是蛋白质饲料资源严重依赖进口,我国饲料用粮占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40%耕地用于饲料粮生产,每年从国外进口大豆已超过4200多万吨,饲料资源短缺不利于饲料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在饲料原料应用研究方面投入不足,以可利用氨基酸、可利用能量为基础的配方技术推广不力,我国大量非常规饲料资源尚未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加之饲料加工工艺落后,我国饲料转化效率偏低,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污染了自然环境。探寻缓解乃至解决饲料资源不足的各种措施是一项应该长期坚持的任务。
    二是规模化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近十几年来,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增加了饲料添加剂、氮、磷、重金属等对水体和土壤环境的污染,来自养殖业的污水排放已经成为继工业污染和城镇生活污染之后的第三大污染源,治理压力增加。未经处理的畜禽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而养殖场产生大量含有氨、硫化物、甲烷等有害物质的恶臭气体,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规模化畜禽养殖已成为水污染的主要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称,规模化畜禽养殖生产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总量的18%,其中氧化亚氮约65%,甲烷约37%,二者的“增温效率”分别是二氧化碳的310倍和21倍,对全球气候的增温影响非常大。2010年2月我国政府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指出,畜禽养殖业的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达到102.48万吨和16.04万吨,分别占全国总排放量的21.7%和37.9%,占农业总排放量的37.9%和56.3%。而饲料是养殖业排泄物污染的源头,在饲料中大量使用某些微量元素、抗生素及其它药物和添加剂,更是增加了污染物的种类,提高了动物排泄物中污染物的浓度。
    三是饲料安全问题突出。我国的饲料安全还存在诸多隐患。由于原料来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饲料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不确定性增强,加上企业原料质量安全控制能力和意识的薄弱,增加了保障饲料质量安全的难度。近年来就不断出现三聚氰胺、瘦肉精、二恶英、孔雀石绿等饲料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或滥用所造成的耐药性和残留问题越来越突出,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四是畜产品质量亟待提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具有保健或活性功能的畜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畜产品风味问题;加上近来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出现,人们更加注重畜产品的绿色安全问题,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备受青睐;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要保持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加快科技创新提升畜产品质量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四、重新定位,加紧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
    面对行业问题,饲料研究所重新定位调整科研方向,狠抓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解决饲料行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难题,为确保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新产品安全做出贡献。
    一是研究所重新定位。在文件精神的指引下,研究所进行了重新定位。研究所以养殖产品安全为目标,围绕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饲料安全和畜产品质量等行业公益性共性核心重大问题;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生物化工、分子营养等手段,开展饲料资源价值评价与基础数据库参数、饲料营养代谢调控、生态环保饲料加工工艺、饲料安全检测新方法、安全高效饲料添加剂作用机理等基础与应用基础性研究;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是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取得了重要进展。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饲料研究所于2003年发起建立,其前身为北京“7+1”高科技饲料企业联合体,2009年通过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形成更具创新能力的产业联盟。目前联盟核心成员有28家,会员单位825个。饲料产业联盟有6家上市公司,成员企业总产值占全国饲料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家禽产业一体化全国排名前十位的联盟企业1家,种猪全国排名前十位的联盟企业4家,种禽全国排名前十位的联盟企业3家。同时,联盟成员有8家在国内学科优势科研单位,拥有多个国家饲料工程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由联盟牵头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安全高效预混合饲料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安全高效饲料产业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由联盟重点单位牵头,组织协调联盟内外单位联合攻关,取得了30多项科技成果。2010年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安全高效饲料产业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中围绕行业4大关键共性技术确立了4大课题,分别为饲料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安全高效饲料添加剂研发与产业化示范、生态环保饲料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安全优质饲料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共获得了国家3827万元科研经费支持。本项目所有课题由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承担,科研院所为项目实施的技术依托单位,企业为产业化示范与推广主体,为项目实施提供人力、物力及足额配套经费支持,项目取得的科研成果为双方共有。4大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提高饲料产品质量,每年可新增直接经济效益45亿元,提高饲料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降低粮食消耗,缓解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为我国饲料科技和产业全面升级提供支撑。作为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牵头单位,我们要充分抓住当前科技大发展的机遇,努力抓好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为推动饲料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做出贡献。
    为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迎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饲料所将立即行动起来,大力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坚持产业需求导向,加快科研体制改革,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难关,切实解决农业科技与农业农村经济脱节问题,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展,为我国畜牧饲料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蔡辉益所长  吕春生副所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