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
往期专题»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
专家解读
唐鹏钦等:加强农业遥感技术创新研究 努力提高农业信息技术水平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作者:唐鹏钦 陈仲新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2-02-15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稳定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研究,在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农业发展历史和经验表明,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手,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
农业信息技术是农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农业遥感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农业信息技术,它将遥感技术与农学各学科及其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农业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农业病虫害监测和农作物监测估产等农业应用的综合技术。我国农业遥感技术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历了20年的技术引进、科技攻关,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业务化运行。资划所农业遥感专家始终坚持技术发展与农业产业现实需要相结合,有效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了应用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基础研究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农业遥感技术应用监测平台,为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及时提供了准确有效的信息。农业遥感技术发展迈进了一个新阶段。
一、国家农业遥感监测系统
为了使国家管理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我国的农情信息、农业灾害及农业资源利用等信息,自1999年开始,资划所农业遥感专家开展了对主要农作物的农情信息、农业灾害信息及农业资源利用等三大领域遥感监测,以耕地、草地和7大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棉花、油菜和甘蔗等)为监测对象,建立了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业务化运行的“国家农业遥感监测系统(China Agriculture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System, CHARMS)”。该系统按照农业遥感监测信息发布日历定期向农业部提供作物农情信息、农业灾害及农业资源利用等信息。同时,该系统也是国内首个业务化运行的国家级农业遥感监测系统,是继美国、欧盟农业监测系统之后,又一具有重要影响的农业遥感监测系统。
二、农情遥感监测
资划所农业遥感专家主动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农情信息监测系统研究。从1999年开始,资划所农业遥感专家连续12年开展了全国主要作物农情遥感监测,监测对象包括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棉花五种主要农作物,近年来甘蔗和油菜也被纳入监测对象,对作物长势、土壤墒情、作物面积、作物单产和作物总产等农情信息进行监测,并建立了农情遥感监测平台,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情信息监测系统。系统定期对作物信息进行分析,并报送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参考,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农业资源遥感监测
为摸清我国农业资源基础状况,资划所农业遥感专家充分发挥本身优势,开展了作物种植面积本底调查、草地遥感监测和土地资源遥感监测等农业资源遥感监测研究,建立了我国唯一的主要农作物种植本底数据库,集成了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准确掌握了我国农业资源分布及变化情况,为农业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四、农业灾害遥感监测
为了监测旱灾、洪涝、雪灾、火灾和冻害等农业灾害以及作物秸秆焚烧等,资划所农业遥感专家开发了国家农业遥感监测系统农作物灾害遥感监测子系统,并对上述水灾、旱灾、雪灾、火灾等重大农业灾害建立了遥感监测应急机制,为行政管理部门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灾情信息。
农业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资源分布提供了有效的监测手段,对准确把握农业生产形势,积极应对农业生产中的问题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同时,随着对农业遥感技术研究的深入,农业遥感理论趋于成熟,研究方法逐渐多样化,农业遥感技术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对促进农业信息技术发展,提高农业信息技术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下一步,资划所农业遥感专家将坚持以农业生产发展实际需求为导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要求,在应用中加强创新能力建设,跟踪把握世界农业遥感技术发展方向,密切服务我国农业生产活动,努力提高现代农业信息技术水平。
农业信息技术是农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农业遥感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农业信息技术,它将遥感技术与农学各学科及其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农业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农业病虫害监测和农作物监测估产等农业应用的综合技术。我国农业遥感技术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历了20年的技术引进、科技攻关,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业务化运行。资划所农业遥感专家始终坚持技术发展与农业产业现实需要相结合,有效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了应用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基础研究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农业遥感技术应用监测平台,为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及时提供了准确有效的信息。农业遥感技术发展迈进了一个新阶段。
一、国家农业遥感监测系统
为了使国家管理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我国的农情信息、农业灾害及农业资源利用等信息,自1999年开始,资划所农业遥感专家开展了对主要农作物的农情信息、农业灾害信息及农业资源利用等三大领域遥感监测,以耕地、草地和7大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棉花、油菜和甘蔗等)为监测对象,建立了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业务化运行的“国家农业遥感监测系统(China Agriculture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System, CHARMS)”。该系统按照农业遥感监测信息发布日历定期向农业部提供作物农情信息、农业灾害及农业资源利用等信息。同时,该系统也是国内首个业务化运行的国家级农业遥感监测系统,是继美国、欧盟农业监测系统之后,又一具有重要影响的农业遥感监测系统。
二、农情遥感监测
资划所农业遥感专家主动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农情信息监测系统研究。从1999年开始,资划所农业遥感专家连续12年开展了全国主要作物农情遥感监测,监测对象包括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棉花五种主要农作物,近年来甘蔗和油菜也被纳入监测对象,对作物长势、土壤墒情、作物面积、作物单产和作物总产等农情信息进行监测,并建立了农情遥感监测平台,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情信息监测系统。系统定期对作物信息进行分析,并报送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参考,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农业资源遥感监测
为摸清我国农业资源基础状况,资划所农业遥感专家充分发挥本身优势,开展了作物种植面积本底调查、草地遥感监测和土地资源遥感监测等农业资源遥感监测研究,建立了我国唯一的主要农作物种植本底数据库,集成了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准确掌握了我国农业资源分布及变化情况,为农业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四、农业灾害遥感监测
为了监测旱灾、洪涝、雪灾、火灾和冻害等农业灾害以及作物秸秆焚烧等,资划所农业遥感专家开发了国家农业遥感监测系统农作物灾害遥感监测子系统,并对上述水灾、旱灾、雪灾、火灾等重大农业灾害建立了遥感监测应急机制,为行政管理部门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灾情信息。
农业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资源分布提供了有效的监测手段,对准确把握农业生产形势,积极应对农业生产中的问题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同时,随着对农业遥感技术研究的深入,农业遥感理论趋于成熟,研究方法逐渐多样化,农业遥感技术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对促进农业信息技术发展,提高农业信息技术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下一步,资划所农业遥感专家将坚持以农业生产发展实际需求为导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要求,在应用中加强创新能力建设,跟踪把握世界农业遥感技术发展方向,密切服务我国农业生产活动,努力提高现代农业信息技术水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唐鹏钦、陈仲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