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
往期专题»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
专家解读
黄兵:畜禽寄生虫病研究是农业科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作者:黄兵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2-02-21
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农业科技提高到了历史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科技的性质与定位,指出“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文件提出“要加快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提升‘菜篮子’产品整体供给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要“制定和实施动物疫病防控二期规划,及时处置重大疫情”。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畜禽寄生虫与寄生虫病防治研究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本人感到倍受鼓舞,对解决长期困惑的立项难、经费少的问题也看到了希望,同时也深感任务艰巨。
一、畜禽寄生虫病与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由农业科学和农业技术两个方面组成,是揭示农业生产领域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生产应用成果的总称,是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农业作物、农业土壤、农业气象、家畜家禽、经济动物、动物疾病等学科的研究与应用技术的发展。兽医寄生虫学是兽医学的重要组成、是预防兽医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与兽医有关的寄生虫和寄生虫病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家畜、家禽、伴侣动物、实验动物、水生动物和野生动物的寄生虫,研究这些寄生虫的形态学、分类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等,以及由这些寄生虫所致寄生虫病的病因学、症状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学、药理药物学和免疫学等,兽医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是农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兽医寄生虫病按照动物类别,又可细划分为畜禽寄生虫病、经济动物寄生虫病、伴侣动物寄生虫病、野生动物寄生虫病、水生动物寄生虫病等。由于畜禽养殖在我国农业中的重要地位,几十年来我国对畜禽寄生虫与寄生虫病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取得的科技成果应用广泛,并促进了其它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研究。但面对新时期我国的畜禽养殖规模而言,在畜禽寄生虫病研究的力度和深度都有待加强。若能真正确立畜禽寄生虫病研究在农业科技中的重要地位,加大畜禽寄生虫病的科技投入和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必将对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提高产生积极作用。
二、畜禽寄生虫病与“三农”
我国是畜禽养殖大国,2010年主要畜禽的出栏量达到牛0.47亿头、猪6.67亿头、羊2.72亿只、家禽110亿只、兔4.64亿只,肉类产量7925万吨,连续21年居世界第一;禽蛋产量2765万吨,连续26年居世界第一;奶类产量378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全国人均肉类占有量达到59.1公斤、禽蛋占有量达到20.6公斤。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还促进了我国的对外贸易,2010年我国肉类出口总量88.4万吨,出口总值28.5亿美元。我国的畜禽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总产值已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3%。快速发展的畜禽养殖业为我国农作物生产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料,规模化与分散养殖又吸纳了大量农村人员,通过养殖业的收益极大改善了农村面貌,因此,畜禽养殖业已成为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支柱产业。
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一靠品种、二靠饲料、三靠疫病防控,三者缺一不可。畜禽寄生虫病是畜禽疫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寄生虫病具有流行广、传播快、感染量大等传染病特点,除少量可导致畜禽大量死亡外,更多的是引起畜禽生长缓慢、出栏时间延长、生产效益下降,而这种不明显的隐性损失往往超过死亡这类看得见的损失。仅以家禽球虫病为例,若不能有效地控制,按每只家禽损失0.1元计算,我国每年在养禽业上将减少收益11亿元,我国目前养禽业因球虫病造成的损失实际上大于此数。研究显示,有效控制畜禽寄生虫病,可提高饲料利用率5%~10%。我国规模化养殖畜禽的饲料以玉米和小麦为主,按此推算,若能有效控制我国规模化养殖畜禽的寄生虫病,每年可节省饲料上亿吨,换言之是每年增加了玉米和小麦产量上亿吨。由此可见,做好畜禽寄生虫病的有效防控,将促进我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增加农民的就业渠道,为市场提供安全的畜产品,进而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产生重大影响。
三、畜禽寄生虫病研究设想
畜禽寄生虫在我国数量多、分布广,仅寄生于猪、牛、羊、鸡、鸭、鹅等普通家畜家禽的寄生虫种类就达2000多种,广泛分布于我国的牧区和农区。由寄生虫感染导致的畜禽寄生虫病,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养殖业的发展,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危害较大、流行较广的畜禽寄生虫病主要有球虫病、巴贝斯虫病、隐孢子虫病、弓形虫病、日本血吸虫病、肝片吸虫病、并殖吸虫病、包虫病、囊虫病、裂头蚴病、蛔虫病、血矛线虫病、旋毛虫病、疥螨病、蝇蛆病等几十种,在这些畜禽寄生虫病中,大致可分类几大类:(1)对人类健康存在威胁的寄生虫病,如日本血吸虫病、弓形虫病、隐孢子虫病等;(2)对规模化养殖产生重大影响的寄生虫病,如球虫病、血矛线虫病、旋毛虫病等;(3)对牧区放养家畜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如巴贝斯虫病、包虫病、蝇蛆病等;(4)对农区散养家畜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病,如肝片吸虫病、蛔虫病、疥螨病等。对这些严重危害人畜健康、阻碍养殖业发展的寄生虫病,除继续关注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立项研究外,更加注重对畜禽养殖危害重大的寄生虫病立项研究。建议按类别提出研究重点,纳入相关计划,设立科技项目,组织联合攻关,在充分掌握寄生虫病流行规律的前提下,研究快速、敏感、特异的诊断技术和高效、安全、低/无残的防治产品,结合畜禽的养殖环境和生长周期提出综合防制措施,以保障我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提供安全可靠的畜禽产品,满足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
畜禽寄生虫病研究作为农业科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国家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的背景下,迎来了畜禽寄生虫与寄生虫病防治研究的科学春天,相信在国家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大寄生虫学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畜禽寄生虫病的危害将得到有效控制。
一、畜禽寄生虫病与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由农业科学和农业技术两个方面组成,是揭示农业生产领域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生产应用成果的总称,是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农业作物、农业土壤、农业气象、家畜家禽、经济动物、动物疾病等学科的研究与应用技术的发展。兽医寄生虫学是兽医学的重要组成、是预防兽医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与兽医有关的寄生虫和寄生虫病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家畜、家禽、伴侣动物、实验动物、水生动物和野生动物的寄生虫,研究这些寄生虫的形态学、分类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等,以及由这些寄生虫所致寄生虫病的病因学、症状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学、药理药物学和免疫学等,兽医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是农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兽医寄生虫病按照动物类别,又可细划分为畜禽寄生虫病、经济动物寄生虫病、伴侣动物寄生虫病、野生动物寄生虫病、水生动物寄生虫病等。由于畜禽养殖在我国农业中的重要地位,几十年来我国对畜禽寄生虫与寄生虫病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取得的科技成果应用广泛,并促进了其它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研究。但面对新时期我国的畜禽养殖规模而言,在畜禽寄生虫病研究的力度和深度都有待加强。若能真正确立畜禽寄生虫病研究在农业科技中的重要地位,加大畜禽寄生虫病的科技投入和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必将对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提高产生积极作用。
二、畜禽寄生虫病与“三农”
我国是畜禽养殖大国,2010年主要畜禽的出栏量达到牛0.47亿头、猪6.67亿头、羊2.72亿只、家禽110亿只、兔4.64亿只,肉类产量7925万吨,连续21年居世界第一;禽蛋产量2765万吨,连续26年居世界第一;奶类产量378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全国人均肉类占有量达到59.1公斤、禽蛋占有量达到20.6公斤。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还促进了我国的对外贸易,2010年我国肉类出口总量88.4万吨,出口总值28.5亿美元。我国的畜禽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总产值已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3%。快速发展的畜禽养殖业为我国农作物生产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料,规模化与分散养殖又吸纳了大量农村人员,通过养殖业的收益极大改善了农村面貌,因此,畜禽养殖业已成为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支柱产业。
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一靠品种、二靠饲料、三靠疫病防控,三者缺一不可。畜禽寄生虫病是畜禽疫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寄生虫病具有流行广、传播快、感染量大等传染病特点,除少量可导致畜禽大量死亡外,更多的是引起畜禽生长缓慢、出栏时间延长、生产效益下降,而这种不明显的隐性损失往往超过死亡这类看得见的损失。仅以家禽球虫病为例,若不能有效地控制,按每只家禽损失0.1元计算,我国每年在养禽业上将减少收益11亿元,我国目前养禽业因球虫病造成的损失实际上大于此数。研究显示,有效控制畜禽寄生虫病,可提高饲料利用率5%~10%。我国规模化养殖畜禽的饲料以玉米和小麦为主,按此推算,若能有效控制我国规模化养殖畜禽的寄生虫病,每年可节省饲料上亿吨,换言之是每年增加了玉米和小麦产量上亿吨。由此可见,做好畜禽寄生虫病的有效防控,将促进我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增加农民的就业渠道,为市场提供安全的畜产品,进而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产生重大影响。
三、畜禽寄生虫病研究设想
畜禽寄生虫在我国数量多、分布广,仅寄生于猪、牛、羊、鸡、鸭、鹅等普通家畜家禽的寄生虫种类就达2000多种,广泛分布于我国的牧区和农区。由寄生虫感染导致的畜禽寄生虫病,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养殖业的发展,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危害较大、流行较广的畜禽寄生虫病主要有球虫病、巴贝斯虫病、隐孢子虫病、弓形虫病、日本血吸虫病、肝片吸虫病、并殖吸虫病、包虫病、囊虫病、裂头蚴病、蛔虫病、血矛线虫病、旋毛虫病、疥螨病、蝇蛆病等几十种,在这些畜禽寄生虫病中,大致可分类几大类:(1)对人类健康存在威胁的寄生虫病,如日本血吸虫病、弓形虫病、隐孢子虫病等;(2)对规模化养殖产生重大影响的寄生虫病,如球虫病、血矛线虫病、旋毛虫病等;(3)对牧区放养家畜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如巴贝斯虫病、包虫病、蝇蛆病等;(4)对农区散养家畜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病,如肝片吸虫病、蛔虫病、疥螨病等。对这些严重危害人畜健康、阻碍养殖业发展的寄生虫病,除继续关注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立项研究外,更加注重对畜禽养殖危害重大的寄生虫病立项研究。建议按类别提出研究重点,纳入相关计划,设立科技项目,组织联合攻关,在充分掌握寄生虫病流行规律的前提下,研究快速、敏感、特异的诊断技术和高效、安全、低/无残的防治产品,结合畜禽的养殖环境和生长周期提出综合防制措施,以保障我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提供安全可靠的畜禽产品,满足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
畜禽寄生虫病研究作为农业科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国家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的背景下,迎来了畜禽寄生虫与寄生虫病防治研究的科学春天,相信在国家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大寄生虫学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畜禽寄生虫病的危害将得到有效控制。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动物寄生虫病研究室主任 黄兵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