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
往期专题»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
专家解读
刘新民:抓住机遇 促进创新 保障现代烟草农业技术上水平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作者:刘新民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2-02-29
今年的中央一号明确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中央一号文件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而且更加的突出强调了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产品生产保供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这在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定位、定性、定向问题,“三定换三心”,这必将激励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安心工作、潜心研究、热心服务。
如何把握正确把握“三定换三心”内涵,发挥好自身的作用,切实参与到科技促进年的各项活动中,是每位科技科技工作者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一、在农业科技的定位上,文件明确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时常,我们经常谈的是单位的定位和个人的定位,这次文件又突出了科技的定位,通过中央对农业科技的定位,必将鼓舞每位科技工作者,为自己能够从事农业科技工作而倍感自豪。同时,还要思考,怎样在中央给农业科技定位的大环境下,准确的把握自身的定位,这就是要把个人的工作和本单位的定位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对肩负的历史使命准确定位。烟草研究所的定位是:努力发挥烟草研究所国家主力军的作用。按照中国农科院“三个中心,一个基地”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烟草行业卷烟上水平战略任务,坚持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行业的指导方针,以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为主要方向,充分发挥烟草农业科研国家队作用,引领全国烟草农业科技创新,支撑现代烟草农业可持续发展,使我所发展成为行业公认的烟草农业科技创新核心基地。单位的定位也就把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工作分工不同,但是,每项工作都要围绕本单位的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在农业科技的定性上,文件明确强调,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要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由于农业科技具有“公益性”,政府的财政投入极为重要。由于农业科技工作存在创新转化周期长、风险大等问题,很难得到财政支持外的其他投入。有数据表明, 2009年,我国农业科研投入占农业GDP的比例仅为0.6%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2%以上的比例,2001年,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加20639亿元,增长24.8%。科研经费竞争性的投入,更降低了项目执行的质量,造成了有限资助额外的浪费,再加之项目周期短,科技工作者忙于跑项目,又造成了科研资源的巨大浪费,即使争取到了项目也面临着“只有干活的钱没有吃饭的钱”的窘境,长此以往,无论是对国家农业的发展,还是对科研单位的发展,乃至对科技工作者本身的发展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中央敏锐的观察到了这些现象的存在,提出了解决这些现象的办法。一是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而是也就是说不再是象征性的,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将是前所未有的。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二是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也就是说农业研发的投入比其他农业科技活动将更显著。三是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中央不是一蹴而就的支持农业科技工作,而是要建立长效的机制,通过机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容忍失败和较长时间出不了成果,以支持农业科技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但这并不意味者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是粗送的,均等的,必然会有所侧重,有轻重缓急,有力度差异。作为科技工作者应清醒的认识到这个问题,准确把握国家财政投入和支持的方向,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专业特长,进行有效的调整,使自己的科研工作和国家的需求有效的结合起来,以期获得重点资助,为中国农业科技工作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在农业科技的定向上,文件明确强调,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
就烟草行业而言,面向产业的需求要求科技工作者“以人为本,自主创新,突出重点,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就是关注公众健康,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营造烟草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人在自主创新中的核心作用,优化创新环境,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和潜能。自主创新,就是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优势领域的技术跨越和重点领域的技术突破为核心,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持续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突出重点,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服务于中式卷烟水平提升为己任,以“532”、“461”为统领,选择具有战略性、关键性、前瞻性的关键技术,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持续发展,就是从现实的迫切需求出发,着力解决制约烟草农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又要着眼未来发展,坚持经济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并重,完善科技运行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形成实现罗平烟叶生产方式现代化既快又好发展的新格局。
烟草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就是重点在烟草遗传育种、烟草栽培营养、烟草植物保护、烟草生物技术、烟草调制加工、烟草质量检测、吸烟与健康等领域,重点突破2-3个左右重大科学选题,培育烟草新品种,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关键领域和重点岗位的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骨干人才,重点培养和建设具有创新能力和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切实解决烟草农业科技与行业发展在技术需求上的脱节问题。
四、解除浮躁,摆正心态,安心工作。
一号文准确的传达出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重视,传达出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期望。作为科技工作者深刻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从而产生了很强的心灵震撼,焕发激昂的创造力。以往,由于客观条件限制,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心态比较急躁,对自身生存压力的体味,加剧了种种急躁情绪的涌现,与社会发展的脱节造成在心理上感到巨大落差与失望情绪,特别是由于资源配置的严重不合理,使得广大农业科研人员为基本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奔走、挣扎。新政策的导向必将使广大科技工作者按下心来,努力工作,实现人生的价值。
五、淡化名利,心无旁骛,潜心研究。
一号文传递的不仅仅是如何给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条件的信息,而是体现了中央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希望,体现了中央对农业科研人员地位和作用的认同,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使命,因此,绝不可再有追名逐利的思想。小平同志曾经讲过:“无数的事实说明,只有把全副身心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才有可能攀登科学高峰。”遵循农业科研工作的客观规律,厚积薄发,“十年铸一剑”,只有潜心研究,才能占领行业科研的制高点,培育出大的成果,申请到更多专利,制定出更好的标准,拿出高质量的论文,培养更优秀的后备人才,推动烟草农业科技实现更大的跨越。
六、肩负使命,心素如简,热心服务。
一号文是对广大科研人员营造最好的一个政策环境,极大的激发了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加入到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中,做好强化自主创新、强化成果转化应用、强化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的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入户、到场、到田,全力支撑实现“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目标。就烟草而言,就是要根据生产需要和农事安排,积极探索科技推广和农民培训模式,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烟农,提高烟农科技文化素质。同时在实践中注意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烟叶产品的科技含量,全面提高了烟草经营管理与种植人员的科技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保障现代烟草农业技术上水平。
“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中央一号文是契机、是机遇,是前进的号角,我们每位农业科技工作者将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完成好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
中央一号文件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而且更加的突出强调了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产品生产保供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这在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定位、定性、定向问题,“三定换三心”,这必将激励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安心工作、潜心研究、热心服务。
如何把握正确把握“三定换三心”内涵,发挥好自身的作用,切实参与到科技促进年的各项活动中,是每位科技科技工作者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一、在农业科技的定位上,文件明确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时常,我们经常谈的是单位的定位和个人的定位,这次文件又突出了科技的定位,通过中央对农业科技的定位,必将鼓舞每位科技工作者,为自己能够从事农业科技工作而倍感自豪。同时,还要思考,怎样在中央给农业科技定位的大环境下,准确的把握自身的定位,这就是要把个人的工作和本单位的定位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对肩负的历史使命准确定位。烟草研究所的定位是:努力发挥烟草研究所国家主力军的作用。按照中国农科院“三个中心,一个基地”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烟草行业卷烟上水平战略任务,坚持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行业的指导方针,以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为主要方向,充分发挥烟草农业科研国家队作用,引领全国烟草农业科技创新,支撑现代烟草农业可持续发展,使我所发展成为行业公认的烟草农业科技创新核心基地。单位的定位也就把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工作分工不同,但是,每项工作都要围绕本单位的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在农业科技的定性上,文件明确强调,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要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由于农业科技具有“公益性”,政府的财政投入极为重要。由于农业科技工作存在创新转化周期长、风险大等问题,很难得到财政支持外的其他投入。有数据表明, 2009年,我国农业科研投入占农业GDP的比例仅为0.6%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2%以上的比例,2001年,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加20639亿元,增长24.8%。科研经费竞争性的投入,更降低了项目执行的质量,造成了有限资助额外的浪费,再加之项目周期短,科技工作者忙于跑项目,又造成了科研资源的巨大浪费,即使争取到了项目也面临着“只有干活的钱没有吃饭的钱”的窘境,长此以往,无论是对国家农业的发展,还是对科研单位的发展,乃至对科技工作者本身的发展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中央敏锐的观察到了这些现象的存在,提出了解决这些现象的办法。一是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而是也就是说不再是象征性的,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将是前所未有的。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二是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也就是说农业研发的投入比其他农业科技活动将更显著。三是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中央不是一蹴而就的支持农业科技工作,而是要建立长效的机制,通过机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容忍失败和较长时间出不了成果,以支持农业科技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但这并不意味者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是粗送的,均等的,必然会有所侧重,有轻重缓急,有力度差异。作为科技工作者应清醒的认识到这个问题,准确把握国家财政投入和支持的方向,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专业特长,进行有效的调整,使自己的科研工作和国家的需求有效的结合起来,以期获得重点资助,为中国农业科技工作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在农业科技的定向上,文件明确强调,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
就烟草行业而言,面向产业的需求要求科技工作者“以人为本,自主创新,突出重点,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就是关注公众健康,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营造烟草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人在自主创新中的核心作用,优化创新环境,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和潜能。自主创新,就是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优势领域的技术跨越和重点领域的技术突破为核心,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持续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突出重点,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服务于中式卷烟水平提升为己任,以“532”、“461”为统领,选择具有战略性、关键性、前瞻性的关键技术,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持续发展,就是从现实的迫切需求出发,着力解决制约烟草农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又要着眼未来发展,坚持经济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并重,完善科技运行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形成实现罗平烟叶生产方式现代化既快又好发展的新格局。
烟草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就是重点在烟草遗传育种、烟草栽培营养、烟草植物保护、烟草生物技术、烟草调制加工、烟草质量检测、吸烟与健康等领域,重点突破2-3个左右重大科学选题,培育烟草新品种,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关键领域和重点岗位的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骨干人才,重点培养和建设具有创新能力和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切实解决烟草农业科技与行业发展在技术需求上的脱节问题。
四、解除浮躁,摆正心态,安心工作。
一号文准确的传达出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重视,传达出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期望。作为科技工作者深刻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从而产生了很强的心灵震撼,焕发激昂的创造力。以往,由于客观条件限制,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心态比较急躁,对自身生存压力的体味,加剧了种种急躁情绪的涌现,与社会发展的脱节造成在心理上感到巨大落差与失望情绪,特别是由于资源配置的严重不合理,使得广大农业科研人员为基本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奔走、挣扎。新政策的导向必将使广大科技工作者按下心来,努力工作,实现人生的价值。
五、淡化名利,心无旁骛,潜心研究。
一号文传递的不仅仅是如何给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条件的信息,而是体现了中央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希望,体现了中央对农业科研人员地位和作用的认同,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使命,因此,绝不可再有追名逐利的思想。小平同志曾经讲过:“无数的事实说明,只有把全副身心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才有可能攀登科学高峰。”遵循农业科研工作的客观规律,厚积薄发,“十年铸一剑”,只有潜心研究,才能占领行业科研的制高点,培育出大的成果,申请到更多专利,制定出更好的标准,拿出高质量的论文,培养更优秀的后备人才,推动烟草农业科技实现更大的跨越。
六、肩负使命,心素如简,热心服务。
一号文是对广大科研人员营造最好的一个政策环境,极大的激发了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加入到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中,做好强化自主创新、强化成果转化应用、强化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的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入户、到场、到田,全力支撑实现“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目标。就烟草而言,就是要根据生产需要和农事安排,积极探索科技推广和农民培训模式,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烟农,提高烟农科技文化素质。同时在实践中注意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烟叶产品的科技含量,全面提高了烟草经营管理与种植人员的科技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保障现代烟草农业技术上水平。
“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中央一号文是契机、是机遇,是前进的号角,我们每位农业科技工作者将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完成好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刘新民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