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资源条件» 科技平台» 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新乡农业水土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字体:
  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农业水土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站长:齐学斌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黄修桥研究员。

  科研条件
   野外站现有固定在编人员21人,其中研究人员19人,后勤管理人员2人。固定人员中研究员4名、副研究员8名、中级职称7名、初级职称及科研辅助人员2名,包括农田水利、水文地质、农学、土壤农化、植物生理、微生物、气象、水资源、水土保持、自动化专业。专业人员中有博士8人,硕士11人,博士生导师4人,学科带头人8人。另外,野外站聘请客座人员10人,均为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专业涵盖水利科学、农业工程科学、植物生理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领域,多学科交叉使整个学术群体能够对国家重大科研课题进行联合攻关。
  自2006年以来,野外站围绕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农田环境控制与修复、劣质水农业安全利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先后申请到国家863计划子课题3项、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项目1项、欧盟第六框架国际合作项目1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课题1项、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1项及子课题2项、人事部留学基金课题2项、科技部成果转化课题1项、中国农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3项,合同经费约1400万元,保证了科研队伍的稳定和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
  野外站拥有具有土地使用权的野外试验基地12150平方米,包括生活区和工作区两部分。工作区包括:地中渗透仪观测场500平方米、气象观测区625 平方米、腾发入渗试验区80平方米、高标准日光温室900平方米、田间试验区3780平方米。配有30千瓦变压器一座,50立方米蓄水池一座,灌溉机井2眼。生活区包括:办公用房和住房200平方米、配电室及维修间70平方米、车库40平方米、厨房30平方米。实验站办公和生活设施可以满足20人在站工作和生活。此外,拥有室内实验室370平方米,包括样品储藏室、土样风干室、样品处理室、消煮室、常规分析室、原子吸收实验室、气相色谱实验室、液相实验室、人工气候室等。拥有各类仪器设备价值450万元,其中流动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多参数水质仪、叶绿素仪、根系生态监测系统等5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23台套(总价值380余万元)。
  目前,野外站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试验研究观测体系,一方面根据试验研究内容的需要,进行短系列试验观测。另一方面进行土壤水分及溶质动态农业环境相关要素(包括水、土、气、生)的长期定位监测。

  研究方向
   根据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野外站的科学研究工作将紧紧围绕以下方向展开:①再生水(中水、养殖废水)农业安全利用,主要开展再生水灌溉系统规划、再生水灌溉系统选型、再生水安全灌溉技术与灌溉制度、农田污染物转化运移机理、再生水灌溉环境影响评价。②微咸水资源化利用,主要开展咸水(微咸水)安全灌溉模式、灌溉制度、水盐一体化调控技术等。③农田污染控制与修复,主要开展灌区污染控制技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土壤污染防控的农业措施和适宜灌水技术、灌区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等。④区域农业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调控, 主要开展水资源评价与规划、水资源论证、灌区水质水量调控技术、地表水与地下水优化配置理论与方法等。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 主要开展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地下水管理模型、地下水动态监测预报、地下水人工补源技术、地下水承载能力分析、井灌区农业高效用水技术等。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宏力大道(东)380号
  邮政编码:453002
  联系电话:0373-3393402
  电子邮件:fxy0504@126.com


洪门地中渗透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