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产业专家团» 工作动态

中国农科院产业专家团赴黄淮海多地开展“三秋”抢收抢种技术指导

发布时间:2025-10-10    

近期,黄淮海地区遭遇了持续阴雨寡照天气,部分地区农田出现严重积水现象,给玉米、大豆等秋作物收获、晾晒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中国农业科学院灌溉所、农机化所以及小麦、玉米、大豆等产业专家团专家分赴不同地市调研,积极联系农业管理部门、农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开展抢收抢种技术指导。

目前,受连续降雨影响,黄淮海中部和北部地区土壤含水量极度饱和,田间积水严重,传统轮式联合收割机无法下地作业,收获进度较往年大幅延迟。在部分地区抢抓时机收获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的同时,冬小麦即将迎来大面积的播种,适期晚播已经成为目前趋势。专家团建议:一是调动一切资源抢时抢收秋粮,坚持字当头,根据天气预报信息,利用雨歇窗口期,集中人力、机械等力量突击,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对未完全成熟但未倒伏的地块,可适当采取适时晚收策略,在抢收的同时,也要注意减少收获环节的损失。二是采取小轮改大轮、大轮改双轮、双驱改四驱以及换装三角履带等方式,对收获机进行改造升级,提升过湿地块通过能力。三是开展沟渠疏通和田间排水散墒,及时疏通沟渠,迅速排除田间积水,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滤,田间开排水沟(厢沟),粘土地间距4-6米、沙壤土和沙土地间距10-12米,沟深40厘米;如果地块长且大,可每隔50-70米增开腰沟以加速田间积水进入排水农沟,对于低洼有明水的田块,进行水泵强排,降低农沟水位,在井渠结合地区也可利用机井抽排地下水来降低地下水位除渍。在明水排出能下田时进行中耕,破除土壤板结,散墒通气,加快排出土壤中多余的水分。四是因地制宜推进适墒播种,坚持适墒、适量、适期播种,坚持播期服从墒情,待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达70%-80%时再抢时整地播种。提高播种质量,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宽幅播种等高质量机械化播种技术,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提高播种均匀度和出苗质量,确实晚播地块适当增加播量,做到以密补晚。土壤湿重对病虫害防控不利,坚持关口前移,重点抓好杀菌剂、杀虫剂包衣拌种等。

wps_doc_9.jpg

(中国农科院灌溉所、农机化所以及小麦、玉米、大豆等产业专家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