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至10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玉米产业专家团深入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等省份,开展玉米收获期专项调研与技术指导工作。针对近期持续降雨天气对玉米收获进度和籽粒品质造成的影响,专家团累计组织下沉调研23批次、参与专家65人次,共提出应对技术建议18条,全力推动秋粮抢收和减损增效。
调研发现,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部分地区田间湿度大,导致常规收获机械难以下地作业,收获进度普遍滞后。同时,高湿环境也使玉米果穗籽粒含水量增高,增加了霉变风险,对粮食质量和储存安全构成威胁。
针对上述问题,专家团建议:一是抢排积水促散墒,对积水田块及时清沟排水,开挖深沟沥出耕层滞水,加快土壤散墒,为农机进地创造条件。二是分类调度推进抢收,有晾晒和烘干条件的种植大户,调度利用履带收割机进行抢收,小农户进行人工抢收;不具备烘干条件或玉米植株没有完全枯黄成熟的地块,可立秆晾晒,适当晚收。三是加强烘干与晾晒管理,协调烘干设备开展代烘服务,鼓励农户利用庭院、屋顶等场所搭棚晾晒,注意通风防雨,防止霉变发芽。四是推广抗病品种与绿色防控,优先选择抗穗腐病、苞叶紧凑的玉米品种,重点防控玉米螟等穗部害虫,从源头降低玉米籽粒的田间霉变风险。

(中国农科院玉米产业专家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