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至10月2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小麦产业专家团赴黄淮海等小麦主产区,开展抗湿晚播专项调研与技术指导。
针对持续阴雨导致的土壤过湿、播期推迟等问题,专家团建议:
一是科学散墒整地。在土壤湿度过大时不急于整地播种,优先采取开沟排水、秸秆归集等措施加速散墒,待耕层含水量降至70%–80%时及时整地。推荐使用旋播施肥一体机实现种肥同播,减少机械碾压。
二是优选适配品种。结合黄淮海地区气候特点,选用抗冻性强、成穗率高的半冬性或半冬性偏春性品种,严禁跨区使用未审定品种,确保安全越冬。
三是精准调控播量与播法。适期播种亩播量控制在15–20斤(北片)或15–18斤(南片),晚播田每延迟1天亩增0.5–1斤,北片不超过40斤、南片不超过35斤。推广窄行距或宽幅播种,播深控制在3厘米左右,并适时适度镇压促苗。
四是强化种子处理与苗期管理。推荐使用种衣剂拌种包衣,搭配生长调节剂提升抗逆性,避免低温高湿条件下使用戊唑醇等药剂。杂草防除依播种方式分类施策,晚播撒播田建议春季化除。
五是优化施肥与养分管理。基肥增施氮磷与有机肥,补施硫、锌、硼等中微量元素,推广缓控释肥料。根据苗情动态追肥,坚持“少量多次”,促弱转壮。

(中国农科院小麦产业专家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