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多地的持续阴雨天气导致环境相对湿度显著攀升,对蛋鸡饲料储存安全与饲用品质构成威胁。中国农科院蛋产业专家团走访养殖场发现,由霉菌毒素导致的蛋鸡生产性能下降和鸡蛋品质变差等问题较为普遍。为有效防范霉变风险,养殖场应结合气象预警与饲料特性,实施“环境调控-原料管控-过程监测”三位一体的防控策略,切实保障饲料质量安全和蛋鸡生产性能稳定。
一、饲料霉变危害
高湿环境下,饲料易吸湿结块,为霉菌繁殖提供温床。霉变饲料不仅营养价值大幅下降,还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蛋鸡长期摄入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肝脏损伤、产蛋率及蛋壳质量下降,威胁食品安全和养殖效益。
二、构建饲料防霉体系
一是严控饲料水分。饲料水分是防霉关键指标,应严格控制在13%以内。养殖场可配备快速水分检测仪,定期抽检,确保原料和成品饲料符合标准。玉米、豆粕等易吸湿原料宜在干燥天气采购,并采用密闭防潮储存,防止吸湿返潮。对于易霉变原料,建议缩短库存周期,采用“先进先出”原则,减少储存时间。
二是优化储存环境。仓库应保持通风干燥(湿度≤65%),配备除湿设备和通风系统,饲料需架空、离墙存放,避免直接接触地面、墙面。定期清理积水和杂物,保持卫生环境,降低霉变风险。
三是合理使用防霉剂。防霉剂可作为辅助防霉手段,但须严格按推荐剂量使用,防止过量添加造成污染。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和《饲料添加剂目录》的产品(如丙酸钙等)。防霉剂不能替代环境管理,须与水分控制、改善通风等措施协同使用。
三、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一是霉变饲料应急处理。发现霉变应立即停用并隔离污染饲料,避免交叉污染。轻度霉变可经干燥、添加吸附剂及稀释处理,检测合格后限量使用;严重霉变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用于饲喂。
二是强化质量监控与健康管理。阴雨季节应增加饲料质量抽检频次,定期测定霉菌毒素含量。同时加强蛋鸡健康状况监测,重点关注采食量、体重、产蛋率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问题。
三是建立应急联动与技术支撑机制。养殖场应与饲料企业、农技部门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及时沟通气象与霉变信息,构建快速响应体系。
近年来雨水较多,尤其今年黄淮海地区玉米收获期连续阴雨,进一步加大了霉菌毒素污染风险。饲料防霉是蛋鸡产业稳定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严控水分、优化环境、合理使用防霉剂及加强原料管理等多措并举,可显著降低饲料霉变发生概率。
(中国农科院蛋产业专家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