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以来,黄淮海地区持续阴雨,严重影响大豆正常成熟、收获及储存。中国农业科学院大豆产业专家团迅速行动,组织专家赴黄淮海区域相关省份,围绕阴雨天大豆收储开展技术支撑服务,旨在保障大豆颗粒归仓,助力大豆减损稳产。
据调研,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等地近期累计降雨量较往年同期增加1-4倍,田间湿度较大,个别田块出现积水,收获机械无法下地,影响收获进度。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后一段时间仍以阴雨天气为主,对大豆收获和晾晒不利。为降低阴雨天气给大豆生产带来的损失,专家团提出以下技术措施。
一是抢排田间积水。积水地块要及早疏通沟渠,抢排积水;土壤过湿地块,可开挖深沟,沥出耕层滞水,为农机尽快进地作业争取时间。
二是抓住时机抢收。如果遇3-5日晴好天气,应结合土壤湿度和大豆籽粒成熟情况,适时抢收。
三是调整收获机械。尽量采用履带收获机作业,降低滚筒转速,将导流板角度改为中档位置。建议将凹板筛更换为圆孔状或者玉米配置的凹板筛,横向栅格状结构;将振动筛上筛的鱼鳞筛改为锯齿筛,尾筛改成网状筛结构;将一次和二次搅龙底板改成栅网状,一次升运改装成勺链或者刮板结构。
四是及时干燥防霉。大豆收获后及时晾晒,待水分降到13%以下时再入库贮藏。如遇阴雨天气无法晾晒,可在室内用大功率电扇吹风,加速空气流动,带走水分,或者采用“地笼”式烘干,如有条件,可使用专用的烘干设备进行烘干。
(中国农科院大豆产业专家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