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产业专家团» 专家建议

黄淮海持续降雨对玉米收获进度影响与抢收减损保产技术建议

发布时间:2025-10-11    

9月中旬以来,黄淮海地区遭遇持续阴雨寡照天气,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累计降雨量较往年同期显著增加,对玉米秋收工作造成较大影响。近日,玉米产业专家团组织专家赴河南漯河、新乡,山东德州、聊城,河北邯郸、石家庄等多地针对持续降雨对玉米收获进度及籽粒品质的影响进行实地调研,提出具体技术指导建议。

一、玉米收获期持续降雨情况

近期黄淮海地区出现持续降雨,降雨量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多,导致田间湿度大,土壤水分饱和,部分农田出现积水,对秋粮收获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如山东全省9月下旬以来平均累计降水量已超过240毫米,远超同期平均降水量(67.2毫米),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河南安阳9月下旬以来的平均降水量达常年同期3倍,漯河8月份以来累计平均降水量511毫米,是常年同期的2.1倍;河北赵县进入10月份后持续降雨已超过130毫米,预计降雨将持续到1012日,土壤持水量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安徽皖北地区降雨量较常年偏多30-50%,部分低洼田块出现短期积水现象;江苏9月份平均降水量202毫米,其中淮北地区平均208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50%

二、持续降雨对玉米收获进度及籽粒品质的影响

当前玉米正值收获期,连续降雨导致田间土壤湿度大,部分田块积水严重,收获机械无法正常下地作业,收获进度较慢且效率低。目前,小种植户多数已进行人工收获,种大户收获进度比例相对偏低。据调研,目前黄淮海区总体收获进度为50-75%,其中河南省收获75%左右,山东省收获50%左右,河北省收获70%左右,安徽省皖北收获70%左右,江苏省收获50%左右。

黄淮海多地持续降雨高湿环境下水分渗入玉米苞叶,田间果穗籽粒湿度变高,容易滋生霉菌,增加籽粒霉变发芽风险。由于缺少玉米晾晒场地与有效烘干设备,高湿度会导致部分已收获的玉米易出现盖膜发霉、淋雨出芽现象。例如山东德州临邑县未收获的玉米地块,部分果穗有霉变及发芽,已收获的果穗未能及时晾晒的,约有5%发生霉变;河南驻马店西平县部分地块玉米发生霉变比例较高,同时籽粒霉变比例不但与降雨天气有关,也与品种特性相关,硬粒型籽粒霉变比例偏低,而马齿型、半马齿型籽粒霉变比例偏高;江苏北部地区倒伏田块和苞叶短的玉米品种有5%左右发生穗腐和穗发芽。

三、应对措施及抢收减损技术建议

为应对持续降雨对黄淮海区玉米生产的不利影响,抢收减损保产技术建议如下

一是及时排水散墒,争取收获时间。部分积水严重地块尽快疏通沟渠,抢排积水;田间滞水地块,可开挖深沟,尽快沥出耕层滞水,促进土壤散墒,为农机进地作业争取时间。

二是尽快调度机械,实施分类抢收。有晾晒和烘干条件的种植大户,调度利用履带收割机进行抢收,小农户进行人工抢收。不具备烘干条件或玉米植株没有完全枯黄成熟的地块,可立秆晾晒,适当晚收。

三是做好烘干晾晒,预防霉变发芽。协调大型烘干企业、合作社开放闲置厂房,开展代烘服务,鼓励小农户收获后在庭院、屋顶等分散区域进行搭棚晾晒。以收穗为主的玉米,晴天及时晾晒,堆放时注意预留通风空间加快玉米干燥;在阴雨时注意遮避挡雨,减少籽粒霉变芽变发生。

四是优选抗性品种,保证籽粒品质。建议优先选择抗穗腐病、苞叶紧凑的玉米品种,重点防控玉米螟等穗部害虫,减少伤口,从源头降低玉米籽粒的田间霉变风险。

 

(中国农科院玉米产业专家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