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新闻

默默耕耘强基础 静待草原鲜花开——记全国青年文明号资源所呼伦贝尔站

发布时间:2019-05-21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贺信中明确提出了“三个面向”、“两个一流”和“一个整体跃升”的总体要求,为新时代农业科研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呼伦贝尔站)始终牢记“国家站”的使命,以建成中国的“洛桑试验站”为目标,用实际行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努力打造草原生态系统长期科研观测基地。

延续历史传承 孕育台站积累

        野外台站作为科学的触角,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石。呼伦贝尔站以温性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其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李继侗院士主持开展了《谢尔塔拉种畜场的植被调查》,这是呼伦贝尔草原定位观测研究的萌芽。这颗种子历经42年后才破土而出,1997年,在李博院士、唐华俊院士共同倡议下,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合作,正式成立了呼伦贝尔站,2005年,呼伦贝尔站成为最年轻的国家野外站。进入国家站序列以来,呼伦贝尔站进入发展快车道,2008年入选“国家牧草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2011年成为“内蒙古草产业体系综合实验站”;2012年被授予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称号;2013年列入“全国遥感网”地面验证场;2015年入选国防科工委“高分遥感地面站”;2016年,呼伦贝尔站荣升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呼伦贝尔综合试验基地。2017年,召开了呼伦贝尔站建站20周年学术委员会会议,台站定位更加清晰,研究内容不断完善,涵盖了草地监测-长期定位研究-技术研发与示范-产业支撑全产业链条。2005年以来,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973、863、948、支撑计划、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行业公益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重点科技计划等科研项目共计近60余项,研究经费上亿元;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及其他奖励总计17项,其中国家奖1项,省部级奖励7项,院级及其他奖励9项;出版著作10部,发表研究论文416篇,获得专利33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65项,行业标准2项。

开展立体监测 实现智慧管理

        定位观测是立站之本。呼伦贝尔站建立了标准样地系统,包括7个长期观测样地,系统而完整的代表了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类型,针对植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多个尺度开展了水土气生等方面的系统观测。1956年至今,已采集观测数据2000余万条、土壤/植物样品2.3万余份、采集植物标本1000余种。

        区域调查是生态系统评估和地方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呼伦贝尔草原作为呼伦贝尔站的研究对象,地域辽阔,是开展立体监测的最佳载体。基于陆地生态系统遥感监测技术和数据产品,结合草原生态系统多平台测量,研究草原生态系统环境、结构和功能关键参数的信息提取技术、监测模型及多参量耦合技术;利用近空间和地基观测技术开展星-空-地多平台综合遥感观测科学试验,进行草原生态系统特征参数立体监测模型及相关产品真实性检验,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立体监测。

        围绕牧场智慧管理需求,紧扣“精准监测-定量管理-应用服务”主线,创新了牧场监测管理数字化理论,重点突破了牧场生产监测管理中“监测精度低、管理效果差、应用产品缺乏”等三大技术难题,创建了多尺度、高精度、定量化的牧场监测管理数字技术系统,填补了我国同领域的软硬件产品空白,在同类研究中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对于促进现代草地畜牧业跨越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聚焦草地恢复与产业集成

        相对于干旱区草地,温性草甸草原利用方式更加多元,退化过程和机制也更加复杂,但由于高生产力、高物种多样性的表观特征,其实际退化程度往往被低估。呼伦贝尔草原作为我国的黄金奶源带,主要奶牛饲养基地均坐落在温性草甸草原区,而奶牛场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更是摆在科研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呼伦贝尔站整合了国内优势单位,面向突破温性草甸草原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的技术瓶颈,以创建可复制、可移植、系统性的综合治理技术及生态产业技术模式为目标,从理论探索、技术研发及产业模式构建三个层次,开展我国北方退化温性草甸草原生态治理到产业培育的整套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为草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牧民稳定增收提供技术支撑。

        紧紧围绕草地生态恢复、高效饲养、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生态产业模式构建等主题,在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松嫩平原和寒地黑土等区域开展了联合研究,初步确立了温性草甸草原退化评估标准,创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草原疏松改良配套技术模式,利用牛粪种植蘑菇技术取得突破,在高寒地区利用牛粪养殖蚯蚓成功越冬,每一项成果都会对产业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加强团队建设 挖掘人才潜能

        科研事业发展离不开一流的科研团队,呼伦贝尔站审时度势,合理配置人才梯队,压实责任,为不同年龄的人创造了发展空间。每年召开“草地生态系统监测管理技术研讨会”,为学术交流搭建平台。出国开展学术交流和短期培训,国外专家来所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每年50余人次,通过国内外合作与会议交流,极大地拓宽了呼伦贝尔站科研人员的国际视野,并与相关领域国际知名学者建立了合作机制,为科研人员的成长创造了有利环境。

        呼伦贝尔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现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