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进事迹

为南方大豆锻造“中国芯”——油料所南方大豆遗传育种团队的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2022-10-12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 油料作物研究所    作者: 点击数:

秋分时节,遍地金黄,稻浪飘香,豆香正浓。在位于河南许昌的油料所黄淮育种基地,大豆育种家和豆农们正在地里忙碌着,望着一颗颗饱满的豆荚,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中豆63真是好品种,不怕高温不怕旱,播稀播稠都高产”。在南方持续高温干旱的极端天气下,中豆63喜获丰收,在荆楚大地平均亩产超500斤,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0多斤,每亩为农民增收800元。几十年来,油料所南方大豆遗传育种团队坚定“品种创新”和“种以致用”的理念,凭借几代科学家的接续奋斗,走出了一条“精准育种、科企合作”的创新之路,为保障国家油料安全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2022年中豆63喜获丰收

“好品种不管花多大代价我们也要拿下!”

谁能想到,曾经不温不火的南方大豆品种,如今成了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中豆品种系列更是一豆难求。2021年,中豆63以亩产336.89公斤的成绩刷新南方地区大豆高产纪录,安徽永民种业公司随后以1500万拍得中豆63经营权,2022年又以820万拍得另外两个春大豆新品种。公司负责人赵德军表示,“我们与油料所周新安老师合作多年,他们育出的品种在市场十分抢手。去年的中豆63不仅丰产优质,而且抗逆性好,经过一年的市场检验反响很好,好品种不管花多大的代价我们也要拿下!”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大豆的产业链非常长,这个产业链稳不稳就靠种业了。科企合作把科研单位的育种能力与企业市场推广能力完美结合,产生1+1大于2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团队前任首席周新安研究员介绍说。

拍卖一分钟,育种十年功,中豆63等品种的高价转让绝非运气。长期以来,团队瞄准南方大豆品种产量低、品质差、抗高温高湿能力弱等问题,研究构建“优异种质发掘+骨干亲本改造+生态穿梭育种+性状精准鉴定+分子标记辅选”的集成育种技术体系,实现高产优质与多抗的协同改良,育成一批优质品种的同时将育种周期从原来的8-10年缩短到4-5年。

中豆63新品种

“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我都会一直坚持下去”

长期以来,南方农民普遍把大豆种在“风头水尾”的坡地差地,粗耕粗种粗管的现象很普遍。由于产业发展滞后,南方大豆育种面临着育种资源少、市场要求高、科研经费缺、人才留不住等诸多难题。在这种逆境中,愿坐“冷板凳”,保留南方大豆研究的科研单位逐年减少,可供推广的优良品种更是寥寥无几。要不要继续坚持南方大豆育种,成为摆在团队面前的问题。

“大豆是国家稳产保供的重要作物,比现在更艰难的时期我们都挺过来了,现在更没有理由放弃!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我都会一直坚持下去。”彼时,周新安无比坚定地选择坚持。选择坚持就要找到破解产业困局的突破口,团队首先利用全国丰富的大豆种质资源,拓宽南方大豆的遗传基础,成功培育出中豆32骨干亲本,以及中豆41、油6019等优异大豆新品种。有了过硬的良种,团队又针对南方大豆播种条件差、保苗困难多、生产成本高等问题,研发“中豆63免耕密植飞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等一批耕种良法,有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团队首席、支部书记陈海峰介绍说:“有的农民刚开始不愿意执行我们的技术,后来看到成效后,都主动找上门要求我们提供指导”。

随着南方大豆产业逐渐活跃起来,团队也走出困境,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周老师对科研事业的执着和坚守深深影响着我们,他经常勉励我们不要害怕失败,就像蹒跚学步的小孩一样,摔倒了就再爬起来,只要勇敢的前进就终会成功。”团队骨干杨中路回顾多年的奋斗历程颇有感触,“周老师的宽厚和无私给了我们年轻人极大的信心和激励,使我们能迅速成长为独挡一面的科研骨干。”

周新安研究员(右2)在田间工作

“现在的我们信心十足,对未来充满希望”

从“育种1.0”到“育种2.0”,南方大豆遗传育种团队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了从高产优质向抗逆广适的跨越,实现了从理论到品种再到技术的全链条创新。“当前,我国大豆进口依赖度达85%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我们团队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陈海峰介绍说,“我们目前正在向‘育种3.0’进发,也就是将生物育种与常规育种结合,一方面深入开展遗传资源研究,加强抗锈病等功能基因的发现和利用;一方面深入研究‘扩面增产’的国家战略,选育抗旱耐盐等特色品种。”

在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的稳定支持下,团队成功克隆大豆抗锈病基因,并聚焦理想株型研究,找到了破解高产秘密的基因钥匙,解决了多节、小叶、多分枝、抗倒伏、结荚多等性状难以集聚的难题。为适应国家战略,团队超前开展大豆耐荫性筛选和品种鉴定,选育出适合玉米大豆复合带状种植的中豆71和抗旱耐盐的油2104等新品种。为适应市场需求,团队积极开展春大豆和鲜食大豆培育推广,布局“以春代夏”品种选育,先后育成中豆68等高蛋白早熟品种。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谈及未来的发展,陈海峰信心十足、豪情满怀,“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党组织的有力领导下,现在的我们信心十足,对未来充满希望!我们新一代农科人一定会传承好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全力以赴打好大豆种业科技自立自强攻坚战,为保障国家粮油安全锻造强大‘中国芯’。”

团队全体成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