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研活动
分享到

机器学习为生物炭氧化还原活性的调控提供新见解

发布时间:2025-10-31 |来源: 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
字体 小 中 大

近日,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秸秆资源化利用团队采用机器学习方法,解析了热空气氧化可激活生物炭氧化还原活性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清洁生产杂志(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生物炭的氧化还原活性对多种生物及非生物过程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表明,热空气氧化作为一种绿色策略,可将生物炭的电子供给能力提升10倍以上,电子接收能力提升数倍。机器学习分析进一步揭示,电子供给能力主要受碳结构特性调控的电子迁移率影响,而电子接受能力则主要受活性位点数量制约。该研究有助于促进生物炭氧化还原活性的精准调控,从而促进其在多种生物和非生物介导的氧化还原过程中的应用。

该研究得到了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clepro.2025.146718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作物基因表达精准预测工具助力小麦智能育种
    2025-10-31
  • AI助力破解微生物群落功能“暗物质”
    2025-10-31
  • 直击病原体 化解耐药性 新型抗菌化合物实现技术突破
    2025-10-31
  • 中国农业科学院举办2025年党办主任培训班
    2025-10-31
  • [科技日报]全球首套《中国果树种质资源多样性》丛书发布
    2025-10-31
  • 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离退休职工座谈会
    2025-10-31
  • [新华社]新华视点|系列纪录片《大径山》第三集:归人
    2025-10-30
  • 《中国果树种质资源多样性》丛书发布会在京召开
    2025-10-30
  • 草地贪夜蛾应对农药胁迫的生存权衡
    2025-10-30
  • 新材料实现高蛋白食物新鲜度可视化监测
    2025-10-30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