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农民日报]各国专家学者共商全球食物系统的可持续转型之道

发布时间:2025-07-22 |来源: 农民日报|作者:李丽颖
字体 小 中 大

7月19日-20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主办的“可持续资源管理与食物系统研究联盟(SuReFood Alliance)”第三届国际学术年会在成都举行,主题聚焦“构建迈向低碳循环的食物系统”。来自中、欧、美、非等的各国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低碳循环食物系统的前沿问题,分享最新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共商全球食物系统的可持续转型之道。

采用可持续的生产方式,构建低碳循环的食物系统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胡向东研究员指出,当今世界气候变化和资源枯竭问题日益严峻,食物系统转型刻不容缓——必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食物浪费,继续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采用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SuReFood联盟主席、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教授Nico Heerink同样强调,可持续的食物系统转型对中国乃至全球都至关重要,各国需共同努力减少排放、提升效率、减少浪费,确保全民获得安全充足的营养供给。

大会邀请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主旨报告,内容涵盖健康膳食、土地制度、粮食主权、零饥饿战略、可持续发展及新兴蛋白等领域。与会报告嘉宾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和严谨的研究方法,为低碳循环食物系统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洞见。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高级研究员艾伦·德·布劳博士指出,全球“隐性饥饿”问题依然严重,目前仍有约20-30亿人口负担不起健康膳食,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粮食政策需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转向关注营养供给和膳食结构优化。他强调粮食系统本身并未“失灵”,关键在于将更多干预措施引入消费环节,推动生产者、分销商和消费者协同改变。德·布劳博士呼吁从消费者角度“逆向思考”设计营养政策,即通过影响消费行为来引导食品体系更健康发展。

德国莱布尼兹转型农业发展研究所(IAMO)所长托马斯·赫茨菲尔德教授提醒,在增加农业产能的同时,要重视农业生产的环境代价。欧洲委员会研究估算,化肥、农药等造成的农业环境外部成本相当于农业产值的2%-12%。赫茨菲尔德指出要将社会、生态因素纳入经济分析框架,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同时促进绿色转型,实现农业增产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华中农业大学颜廷武教授探讨了小农户如何更好地融入可持续农业食品供应链。他强调小农在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地位:全球80%的农场耕地面积不足2公顷,构成了粮食生产的中坚力量。加快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价值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关键。颜廷武团队于2023-2024年在湖北省对864户小农户进行了调研发现,中国小农的组织化和可持续生产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小农融入现代供应链和践行绿色生产都存在一定障碍,需要政策助力和机制创新。颜廷武特别指出,小农并非一味逐利、被动应对,很多农户有内在的可持续动力:调查发现农户愿意为采用绿色生产技术而牺牲部分眼前收益。通过政策激励与内在动机相结合,降低小农转型成本和顾虑,才能真正实现小农对接现代可持续供应链,在保障生计的同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既要重视粮食安全,更要关注粮食自主

比利时根特大学农业经济系玛丽克·德哈瑟教授认为,以往我们评价粮食安全侧重供给、获取和利用等指标,但很少关注个人对食物选择的自主权。为此,德哈瑟教授引入了“食品机构(Food Agency)”这一新概念,即不仅要问“是否有饭吃”,还要问“能否吃到想吃的饭”,强调人们对食物选择权和控制权的重要性。她呼吁在粮食政策中纳入“食物自主”目标,通过减贫和营养干预提升个人的选择能力,为传统粮食安全分析框架增添了新的价值维度。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农业经济系尤斯图斯·韦塞勒教授聚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之一——零饥饿,探讨实现全球粮食安全的经济学策略。他认为,当今世界挨饿并非因为粮食总量不够,实际上全球粮食产量足以供养全人类,但区域分配不均和获取不平等导致仍有数亿人长期饥饿。同时,“零饥饿”不仅意味着填饱肚子,还要求获得充分的营养。韦塞勒指出,全球许多地区存在严重的微量营养素缺乏,“隐性饥饿”严重影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口健康。因此,实现“零饥饿”必须关注营养质量和脆弱群体的特殊需求。

韦塞勒分析了未来粮食供需与环境约束。人口增长和膳食结构升级正推高全球粮食需求;与此同时,农业还将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压力。他强调政策制定需要全球协调,在减排与保障粮食供给之间取得平衡,防止各国政策割裂导致“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情况。

凝聚联盟力量,为全球食物系统转型贡献智慧

年会通过主题报告和研讨交流,达成了诸多共识,进一步明确了SuReFood联盟的愿景与使命。SuReFood是中国和国际科学家的联盟,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开展关于可持续自然资源管理和农食系统转型的跨学科研究。通过联合,联盟旨在提高该领域研究的能见度和社会影响,并促进知识交流。

联盟主席Nico Heerink教授表示,大会的初衷正是为全球食物系统转型贡献智慧,搭建起跨学科、跨机构的合作平台。两天的研讨既带来了新的前沿指引,也促成了志同道合者之间新的联系,为今后的合作研究打下基础。

年会上还举行了英文期刊《中国农业经济与发展》(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简称CAED)的发布仪式。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主办的全新学术期刊,也是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的英文会刊。期刊定位为国际同行评议学术期刊和学术平台,关注农业经济学与发展政策相关学科,涵盖农业、食品及相关产业、农村社区与环境等领域。其宗旨在于分享中国及其他国家在农村发展和粮食安全方面的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并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建言献策。

与会学者认为,中国在消除贫困、保障粮食安全和推进可持续农业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应通过SuReFood联盟和CAED期刊等平台,讲好中国成功故事,提供中国智慧方案,为全球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据悉,SuReFood联盟下一年度将继续围绕低碳循环食物系统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与研究,并计划于明年举办第四届学术年会,推动联盟愿景不断向前迈进。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光明日报]科学家发现冰草基因可提高小麦产量
    2025-07-23
  • [中国科学报]上海蝉鸣上热搜,今年蝉为啥这么多?叫声为啥这么大?
    2025-07-23
  • [经济日报]冰草基因可提高小麦产量
    2025-07-22
  • [农村工作通讯]一图读懂 |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4
    2025-07-22
  • [科技日报]SuReFood第三届国际学术年会聚焦“构建迈向低碳循环的食物系统”
    2025-07-22
  • [总台经济之声]一杯“绿汁”喝掉全网流量!羽衣甘蓝凭啥成顶流?
    2025-07-22
  • [新华网]热点追踪丨紫外灯笔辨农药残留不靠谱
    2025-07-22
  • [科技日报]生物炭“双向调控”破解砷污染  精准修复有了新指南
    2025-07-22
  • [人民政协网]我国科学家破解酸碱土壤砷转化谜题
    2025-07-22
  • [工人日报]生物炭“双向”发力破解酸碱土壤砷转化谜题
    2025-07-22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