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农民日报]两种重大检疫性入侵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会在新疆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5-07-18 |来源: 农民日报|作者:刘趁
字体 小 中 大

近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农业入侵生物扩张蔓延机制与高效防控技术研究”项目组在新疆昌吉与和田成功组织召开“马铃薯甲虫和苹果蠹蛾区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示范现场评价暨防控技术培训会”。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检疫站、新疆农业大学等单位60余名领导和专家参加了活动。

873538a9-ffbc-4359-958e-addad925cf86.jpg

围绕马铃薯甲虫,项目组首先展示了苏云金芽孢杆菌(Bt G033A)拌种薯和幼虫喷施的绿色防治,粮油间作-天敌储蓄的生态调控,天敌蠋蝽的规模化扩繁等多项技术,集成了以“白僵菌/Bt-G033A拌种薯+蠋蝽释放+间作功能植物+Bt-G033A喷施”为核心的马铃薯甲虫区域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示范区马铃薯甲虫综合防效达95%。

围绕苹果蠹蛾,项目组展示了智能监测预警与野外快速精准鉴定、低成本长持效性诱芯、抗紫外线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pGV)微胶囊制剂、基于银行植物的生态调控等多项技术,集成了潜所诱杀与生防菌剂协同增效等综合防控技术,形成了以“监测预警+生态调控+迷向干扰+科学用药”为核心的苹果蠹蛾区域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示范区天敌种群数量为对照区的2.67-3.54倍,对苹果蠹蛾的综合防效达87.3%,化学药剂减施达50%。与会领导和专家充分肯定本次活动成效,认为本次活动全面展示了两种重大检疫性入侵害虫高效绿色防控技术的创新成果,示范效果显著;同时,结合现场观摩评价与防控需求研讨,与会专家建议进一步强化技术模式的示范推广,扩大应用覆盖面,提升防控成效。

据悉,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种植面积达780万公顷,年产量超过1.1亿吨,产值达2200亿元。我国苹果种植面积达198万公顷,年产量超过4400万吨,产值达3500亿元。马铃薯甲虫是国际公认的马铃薯毁灭性检疫害虫,在我国新疆北部大部分区域均有分布,防控手段单一,长期依赖化学农药,抗药性严重,防控形势严峻;苹果蠹蛾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6亿元,潜在经济损失140亿元,严重威胁我国水果(尤其是苹果)优势产区的生产安全,当前,苹果蠹蛾防治主要依赖化学杀虫剂,频繁使用导致抗药性问题突出。据此,二者均被农业农村部列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和《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全面加强管控。

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农业农村部全面贯彻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聚焦重大行业需求,系统谋划和部署有组织科研攻关。2021年,在农业农村部的支持下,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联合新疆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等10家国内优势科研机构,率先启动“重大农业入侵生物扩张蔓延机制与高效防控技术研究”专项,聚焦苹果蠹蛾和马铃薯甲虫等重大外来入侵物种对象开展联合攻关。项目实施近5年来,累计发表科技论文35篇,研发监测防控技术和设备9项,形成防控中试产品5项,开展防控技术培训15场,核心技术产品示范面积达870亩,辐射防控面积超过85万亩次,挽回经济损失达5.18亿元,有力维护了我国马铃薯和仁果类水果产业的健康生产,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总台经济之声]《财富新观察》四季财经 | 朋克养生啤酒出圈记:是智商税还是新潮流?智能工厂颠覆传统,喝法场景全解锁!
    2025-07-25
  • [总台经济之声]《财富新观察》四季财经 | 6月上市,万店狂奔......新茶饮凭啥成资本“心头好”?
    2025-07-25
  • [总台经济之声]《财富新观察》四季财经 | 一口紫苏饮=宋朝奶茶?老祖宗的茶饮“血脉觉醒”,引爆千亿新消费!
    2025-07-25
  • 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中心成立
    2025-07-24
  • 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开展战略合作
    2025-07-24
  • 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深化战略合作
    2025-07-24
  • 新溶剂助力一步合成抗菌与吸附双功能材料
    2025-07-24
  • 绿色溶剂预处理体系实现甘薯藤蔓高值利用
    2025-07-24
  • 蚊香农药应用的室内分布规律及暴露风险
    2025-07-24
  • [中国科学报]科学研究建议:儿童家庭优先选用电热蚊香
    2025-07-24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