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2日,由安徽农业大学主办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增值肥料评价与标准体系构建(2023YFD1700205)”助力水稻单产提升示范现场会在安徽庐江成功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40余位行业专家、学者及当地种粮大户,参会单位涵盖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庐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长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聚焦增值肥料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成效与推广价值。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型绿色增值肥料创制与产业化”项目主持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赵秉强研究员表示,增值肥料是我国自主发明创造的技术成果,核心目标是推动大宗化肥向绿色化转型,其技术优势集中体现在载体增效、系统调控、一体化生产三大特征。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增值肥料产业已形成锌腐酸、美麟美等20多个知名品牌,年产量突破2000万吨,生产规模与技术水平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为我国化肥产业升级与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课题负责人、安徽农业大学叶新新教授详细介绍了“增值肥料评价与标准体系构建”课题的研究进展。课题组已在五大核心种植体系开展大田试验,包括黄淮海/巢湖流域冬小麦种植体系、长江中下游/江南丘陵水稻种植体系、东三省春玉米/黄淮海夏玉米种植体系、西北棉花种植体系以及沿江平原蔬菜种植体系。通过系统试验,团队重点评估增值肥料在减肥增效、固碳减排方面的潜力,旨在为不同种植体系下增值肥料的科学施用、固碳减排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等提供科技支撑。
由庐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长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农业大学联合组成的测产专家组,对庐江示范田水稻进行了现场实地测产。施用增值尿素的水稻亩产较施用等氮量普通尿素增产9.6%。施用增值磷铵的水稻亩产较施用等磷量普通磷铵增产8.2%。专家组一致认为,在巢湖流域稻麦轮作水稻种植体系下,增值肥料的增产增效显著,未来应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助力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
此次示范现场会的召开,不仅为增值肥料的科学评价、行业标准制定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有力的实证支撑,也为安徽省“江淮粮仓”建设、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