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全国玉米栽培学组、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民族大学及通辽市农牧科学院等相关专家,对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查布嘎图苏木南乌嘎查玉米单产提升行动地块进行了实地测产,通过人工实测,最终确认该地块每亩平均产量达到1272.93公斤,刷新了东北春玉米千亩纪录。
在查布嘎图苏木南乌嘎查海沣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玉米地里,专家组严格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大豆单产提升工程项目测产方案(试行)》进行抽测,共抽取10个样点,每个样点面积不少于66.7㎡,通过精确测量垄距、株距,现场掰穗、搓粒、称重、测水,并细致统计各项数据,最终测得该地块每亩平均产量达到1272.93公斤。这一成绩刷新了2023年东北春玉米区千亩高产纪录(1246.65公斤/亩),亩产量增加了26.28公斤,增幅达2.1%。
“从测产结果来看,近年来玉米产量持续提升,种植密度也从原来的4000株增加到现在的5500至6000株。今日测得的亩产量亦高达1200公斤。这样的高产对于进一步确定玉米增产路径至关重要,也表明通过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可以实现产量的显著提升。”该项技术的提出者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教授李少昆说。
南乌嘎查玉米单产提升行动地块。高娃摄
金秋十月,海沣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3000亩玉米长势喜人。挺拔的茎秆整齐划一,沉甸甸的穗子低垂,金黄饱满的籽粒在阳光下泛着光泽,仿佛在向人们预告着丰收的喜讯。今年,合作社严格按照密植高产技术要求进行种植,株距均匀、水肥调控精准,实现了科学管理、绿色种植。经过专家现场测产,亩产达到1272.93公斤,预计总产量突破760万斤。望着一片片金黄的玉米地,李海洋脸上洋溢着期待与喜悦,金秋的风吹过田野,带来阵阵玉米清香,也吹响了丰收的号角。
“今年,合作社共种植了3000亩玉米,全面采用了玉米密植技术,并严格遵循技术规范进行科学化管理,每亩植株数高达7200余株,取得的成效也很满意。”海沣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海洋说。
饱满的玉米籽粒在阳光下泛着光泽。高娃摄
近年来,扎鲁特旗始终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依托通辽市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战略合作契机,深入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在国家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行动等项目和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坚实基础,以社会化服务为重要手段,以集成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模式为核心抓手,大力推进节水增粮行动,不断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机统一。
扎鲁特旗农牧局副局长朝格图那仁表示:“此次扎鲁特旗玉米千亩方实测亩产高达1272.93公斤,是扎鲁特旗旗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下一步,将深入总结这一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大对‘玉米密植高产技术’等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持续提升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扎鲁特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