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不仅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杂粮品种,更是守护国民健康的“餐桌卫士”,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还承载着百姓增收致富的殷切期盼。8月2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签署了“科技包县”协议以及双方企业的有机燕麦产业合作协议,共同举办了“2025年丰宁优质燕麦产业发展交流会”,约定在燕麦产业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科技助力当地燕麦产业提质升级。
民建中央社会服务部副部长于艳斌,丰宁满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李东,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副局长王宇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所长周文彬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作科所副所长王文生主持。
与会专家实地考察了作科所位于丰宁满族自治县鱼儿山镇的“世壮”优质燕麦生产种植和繁种基地,观摩了作科所“世壮”燕麦核心品种“中燕一号”和33个燕麦创新材料的田间长势,详细了解了该系列材料依托丰宁坝上高原种植生产的有机生态优势,以及科技赋能与产业富民紧密结合的丰宁模式。
座谈交流会上,燕麦领域权威专家围绕优质燕麦产业基地建设、燕麦品种创新与产业发展、燕麦加工与营养健康等内容作专题报告并开展研讨,为我国优质燕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赋能。会议还发布推介了五黑燕麦棒、燕窝银耳燕麦杯等即将投入市场的“世壮”燕麦新产品。
于艳斌表示,丰宁是民建中央的定点帮扶县,当前正值丰宁燕麦产业帮扶五周年。2020年,民建中央帮助丰宁与作科所建立了联系,推动了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燕麦繁种和种植基地转移到丰宁,“好燕麦,在丰宁”的区域品牌口碑已逐步树立。
王宇鸿表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重中之重。作科所要着眼兴农强县富民,帮助地方打造农业产业集群,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此外,要打造科技包县“丰宁模式”,形成“科研院所+企业”合力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典型案例在全院全国推广。三是持续推动“六位一体”融合发展,构建产业大协作体系,联动打造政产学研“生态圈”,持续赋能丰宁燕麦产业做大做强,谱写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新篇章。
周文彬表示,近年来,作科所与丰宁在燕麦良种鉴定筛选、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产业化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在政府优质粮收购补贴等惠农措施的支持下,为丰宁优质燕麦产业发展,以及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下一步将继续派出科技力量,加强企业合作,共同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燕麦品牌。
李东表示,通过作科所的科技支撑,丰宁燕麦产业逐步成长为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钱袋子”。希望今后双方继续深入合作,全方位推动燕麦产业从“种得好”向“加工好、卖得好”升级,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共同讲好丰宁燕麦故事。
据了解,作科所与丰宁于2020年开展燕麦产业合作,将丰宁作为所属企业“世壮”燕麦片的核心品种“中燕一号”的种植与繁种基地,该品种是作科所从国家作物种质库的1492份燕麦种质资源中,定向选育出的β-葡聚糖含量超过5%的突破性燕麦品种。“世壮”燕麦片通过18家权威医院临床试验,证实降血脂效果显著,被冠以保健品标志,是营养健康型燕麦片的明星产品。(宋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