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农民日报]为了餐桌有猪肉 企业都在做什么?

发布时间:2019-09-24 |来源: 农民日报 2019年9月24日|作者:崔丽
字体 小 中 大

  现在,全国上下正在全力以赴加强非洲猪瘟防控,恢复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为了消费者餐桌上有猪肉吃,作为养殖主体,企业都有哪些行动和布局?还有哪些呼吁和期盼?记者对此进行调查。  

很有信心 全力复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公司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充满信心。复养手册正在全公司推广,并取得良好效果。公司有能力在不依赖疫苗的情况下防控非洲猪瘟,全力复产,年底实现满负荷运转。”说起目前发展,黑龙江大北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副总裁丛培原很有信心。

  他说的复养手册,就是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对社会公开公布的《规模化猪场抚养技术要点——以大北农集团为例》。同时发布的,还有《非洲猪瘟防控清洁消毒技术要点》和《非洲猪瘟检测与诊断技术要点》。

  丛培原回忆,去年10月15号,北镇猪场是农业农村部通报的大型规模场第一家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间接损失超过一个亿。

  为了把合作养殖户接下来的合作继续进行下去,必须要复养。这期间他们和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坚定了复养的信心。“从企业来说,最缺少的就是对基础疾病方面的一些科研。所以,有哈兽研这个后盾之后,我们复养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他讲起了北镇猪场复养的过程。解除封锁之后,先做了疫情复盘。接下来根据实际情况做了硬件改造,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估,最后和哈兽研合作形成复养手册,基于复养手册做了人员培训,最后取得复养阶段性的成绩。

  丛培原介绍,截至9月5号,北镇猪场基础母猪存栏6504头,没有任何异常情况发生。预计10月中旬之前,一万头母猪都能进场满产。黑龙江大北农其他猪场情况也非常好。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成牧业有限公司是我国首个对外公布复养成功的猪场。

  连成牧业董事长魏宝磊介绍,去年8月19日,农业农村部公布连成牧业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在省市畜牧兽医专家的帮助下,连成牧业围绕非洲猪瘟疫情后复养生猪必须解决的两大技术难题,即疫情发生后存留在养殖场的内源性病毒清除和防止场外病毒入侵,精心研究构建了“建立体系,刻意训练,重复监督”3过程管理体系。按照“严管理、守规范、全消毒、管车辆、灭鼠蝇、重监测”生物防控6要素要求,全力推动养殖过程安全措施全覆盖,成功复养步伐不断加快。

  经过近1年的努力,连成牧业复养成功,于今年7月2日-4日,分3批出栏生猪517头,平均体重245斤。目前,连成牧业共有存栏生猪4400余头。

  目前,像黑龙江大北农集团、连成牧业这样复养成功的企业国内还有一些,他们的经验无疑给我国整个生猪产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思想洗礼 复盘优化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这一年多时间里,我相信各位养猪从业者的心情和我是一样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充满挑战与成长的一年。2018年下半年天天处于恐慌状态,自2019年之后,我们团队开始进行密集的集体复盘与实践,到现在为止逐步找到了一些生物安全的漏洞和非洲猪瘟紧急处置措施,一些尝试很有意义。”天邦股份副总裁曲向阳表示。“大家一开始对防控非洲猪瘟是没有信心的,但是经过这一年以来反复的复盘、实践,还有复养成功案例的展示,团队提振了信心,非洲猪瘟已变得可防可控的状态。信心在这个时间点对行业而言比黄金还珍贵。”

  四川铁骑力士集团董事长雷文勇讲了这一年的感受:“铁骑力士在四川,我们不怕,要科学的解决。学习了很多专家和猪场的分享以后,我特别有信心,我觉得从管理上应该找到了非常好的办法。”

  天津宝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养殖事业部总经理高荣玲则表示:“这次非洲猪瘟对个人、团队、甚至这个行业来说,都是一个洗礼。去年发生疫情以来,从开始的恐惧,到后面大家静下来,重新进行梳理。每个人包括管理者自身都在洗脑,重新对猪场进行生物安全的评估、完善、修正,甚至以前有的SOP(指作业人员的工作准则)是彻底否定、重新制定。”

  湖南天心种业董事长刘艳书介绍,湖南总体来说比其他的地方幸运一点,去年10月份发生一波,当时政府很重视,很快扑杀了,对他们场的影响不大。但是,今年大概6、7月份开始,因为很多原因,如天气、自身管理等因素,湖南还是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但是,没有像北方那样恐慌。“我们预计湖南的生猪规模大概保持在50%左右,产能去化相对来说少一些。”  

  刘艳书认为,非洲猪瘟的发生其实从业者方方面面、上上下下都有责任。“大家都知道生物安全是控制疾病的最好方法,最后的防线是疫苗,疫苗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所以,这个时候应该发挥体制优势,尽快推动疫苗的临床试验,加快疫苗的上市进程,尽快控制好疫情,提振复养的信心,否则假苗、非法苗满天飞,可能会给产业造成更大损失。”

全面恢复  期盼疫苗

  “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复养”,高荣玲说。他们有两个基础母猪规模都在5000头的猪场,因为生物安全等级评估不过关,没有办法做到三公里以内没有猪,所以没有复养,还在等疫苗。“如果疫苗的中试产品出来,我们愿意第一批参加尝试。”

  随着行情回暖,宝迪今年投产了两个新场,都是几千头母猪规模的,目前投产的新场基本上都没有问题。

  雷文勇表示,铁骑力士会继续加大投入,公司已经在全国很多地方,如大凉山,贵州铜仁等地方布置大规模的养殖养猪,会迅速达到300万头。

  出于对猪市后期利润的看好,温氏、新希望、海大等各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加快产能布局。

  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舒鼎铭认为,经过非洲猪瘟这个劫难,经济实力强的,技术团队过硬的,通过生物安全是可以实现复养的。但我国从业者的现状是散户和中小企业占比较大,所以要完全靠生物安全,实现复养,很多人很难做到。“我们集团从去年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的时候,我就跟董事长汇报,要动用全集团的力量,站在同行的肩膀上来搞非洲猪瘟防控。因为我们地处西南地区,疫情来得较晚,西南地区从业者防控非瘟借用了全国同行的很多优秀经验,所以较大企业集团受影响是比较小,但农户(特别是散户)的损失还是很大。”

  “所以,我认为如果有效果好的疫苗,中小养猪户复产积极性更高,产业恢复基础更好。建议开通绿色通道,在保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加快速度把疫苗推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非洲猪瘟对我们产业造成的损失降到一个比较低的程度。才能更加强化中小企业及散户的养殖信心”。

期待更多规划和措施

  “如果行业开始全面复养,区域化生物安全将变成最紧急而重要的事情。行业都推荐要复盘体系内的生物安全漏洞,大家可以做猪场设计、硬件升级、内部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但是区域性的生物安全如果不解决,行业做全面的复养可能会导致疫情的再次区域性流行。特别是全行业生物安全水平较低的散户都开始复养的时候,整个养殖环境会进一步复杂化。”对于复养,曲向阳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其次,发病之后要做清洗消毒与生物安全升级改造,按照国外经验,清洗消毒要经过7、8个月以上,空栏成本非常高,如何将清洗消毒与空栏期缩短到3、4个月以内,是需要整个行业研究与思考的问题。

  第三是团队的培训和模拟演练。在是否要进行复养前首先要考虑团队真的准备好了吗?如果没有准备好,不要轻易进行复养。生物安全的效果需要团队日常严格的执行做保障。

  最后,后备母猪入群之前健康评估是非常关键的。这次非瘟造成全国性后备母猪供应不足。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率低,发病初期不易通过临床观察与实验室检测来判断,特别是群养时,早期感染率非常低,容易导致引入非洲猪瘟阳性的后备猪。

  “另外,物流体系与运输节点选择、实验室检测能力等都非常关键。运输车辆可控,检测及时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性要素。”曲向阳表示。

  “关于复产,我认为一要跨界组织,二要联合攻关。”雷文勇说。首先,一定要站在国家的高度重振中国的健康养殖生态体系。要从这次的危机当中布局、规划全国的,包括区域性的布局。其次,要特别关注超大企业、规模农户、中小农户的养殖结构性的问题,从整体的经济性来考虑和进行生态布局。第三,一定要把疫苗和生物安全防控同时抓,而且要下大力气。

  雷文勇觉得国家应该实行对区域、省市的养殖配额制,加大保险体系支持行业发展的力度,建立重大畜牧风险基金,重构健康生态体系、经济体系和食品安全体系。“我们一定要养好一头猪,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美味的食品。”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
    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
    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
    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
    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
    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
    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
    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
    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
    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
    2025-04-25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