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工人日报]新技术实现玉米赤霉烯酮快速高通量检测

发布时间:2025-10-28 |来源: 工人日报|作者:黄哲雯
字体 小 中 大


15967826519069.jpg

玉米赤霉烯酮是食品和饲料中最常见的真菌毒素之一,现有检测方法操作繁杂,且依赖于免疫亲和柱净化,成本高昂,难以满足真菌毒素快速、高通量检测需求。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国家饲料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成功开发出一种琼脂糖活化免疫磁珠,可特异性识别捕获谷物和饲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化学(FoodChemistry)》上。

该研究成功制备玉米赤霉烯酮免疫磁珠,可显著降低食品和饲料样本的背景干扰,提高净化效率。此外,该磁珠实现重复使用三次以上,降低成本。结合免疫磁珠全自动净化平台,可提高真菌毒素净化效率和检测通量。

在此基础上,研究还制定了我国首个关于免疫磁珠净化技术的饲料工业团体标准《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免疫磁珠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基层检测实验室和饲料企业防控真菌毒素污染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单位: 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2025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大会在埃塞俄比亚召开
    2025-10-28
  • 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外交部干部司、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开展联学共建
    2025-10-28
  • [工人日报]土壤微生物“通气管”助力实现原位降碳 
    2025-10-28
  • [经济日报]我国智慧灌溉行业加速发展
    2025-10-28
  • [工人日报]北美沼生菰首个接近完整的基因组组装完成
    2025-10-28
  • 良种良法良机融合 盐碱地大豆实现大面积高产
    2025-10-28
  • 中国国际乡村学术大会2025在京召开
    2025-10-28
  • 何报翔会见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一行
    2025-10-28
  • [农民日报]盐碱地上耐盐大豆新品系“中黄357”迎来丰收
    2025-10-28
  • 第一届“水稻科技大会”在浙江杭州召开
    2025-10-28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