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的茶山上,满眼仍是郁郁葱葱。远处的山峦层叠起伏,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游客们穿梭在茶园里,驻足拍照,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茶香,让人心旷神怡。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安吉县余村调研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20年来,这一理念如同一粒种子,在安吉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逐渐长成参天大树,当地茶园不断探索绿色种植模式,坚持将生态优先贯穿茶叶生产全链条。
在日前召开的“一国一品”生态低碳茶技术交流研讨会上,记者了解到,随着生态低碳茶发展和相关认证体系的逐步完善,近年来,安吉县积极推进全国首批生态低碳茶整建制推进县试点工作,作为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的“常客”,安吉白茶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将传统茶产业与现代生态理念深度融合,实现了生态和效益的双突破。
低碳种植,生态效益双赢
“生态低碳茶是我国第一个践行‘双碳’战略的农产品,已经入选联合国FAO‘一国一品’项目,标志着我国茶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安吉县主动推进茶叶绿色低碳转型,率先践行茶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在安吉县的茶园中,低碳种植模式成为一种常态,通过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不仅有效保护了土壤和水源,还显著提升了茶叶品质。
当记者走进位于递铺街道古城村宋茗茶博园的白茶基地时,就被一片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景象吸引。“我们采用茶林间作、绿肥间作、秸秆覆盖等技术来提升土壤碳储量;同时选用‘白叶1号’等低碳茶树品种,配套精准高效施肥和绿色防控等技术,有效减少了茶叶种植环节温室气体的排放。”基地负责人卓超进一步解释,这里的每一项措施都经过科学规划和实践验证。例如,茶林间作不仅能够优化茶园的生态环境,还能通过树木的遮阴作用降低土壤温度,减少水分蒸发,从而提升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而绿肥间作则为茶树提供天然养分,减少了化学肥料的使用;秸秆覆盖技术的应用更是多效合一,既保持土壤湿度,又抑制杂草生长,同时促进有机质的积累,进一步增强土壤的碳汇功能。
此外,白茶基地还引入了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以及茶叶生长状况,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提升茶叶品质的同时,也为生态低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的目标不仅是生产高品质的茶叶,更要让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生态保护的责任。”卓超介绍。
在关键技术应用上,安吉县不断探索创新,为生态低碳茶的生产提供科学支撑。201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宋茗白茶有限公司等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共同成立了安吉白茶产业研究院。通过多年的合作,围绕茶叶种植、加工和推广展开了一系列科研攻关,开发出多项核心技术,并应用于茶园管理和茶叶生产中。其中,去年开展的“园地固碳增汇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和“茶园碳足迹方法学研究与生态低碳茶综合管理技术集成示范”课题项目,不仅为茶产业低碳发展提供方法论支撑,更通过技术集成与机制创新,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的双赢。
“目前安吉白茶种植面积达21.36万亩,年产量2630吨,一产产值突破40亿元,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安吉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生态低碳茶的推广,安吉县在茶叶种植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生态低碳茶的理念不只是停留在种植环节,茶叶的加工过程同样注重节能减排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低碳加工,品牌升级提质
“这里有5条智能化、数字化生产线,我们将原来离散型制造模式,提升为自动化连续生产模式,打造了数字化绿色车间。”在浙江宋茗白茶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里,工作人员王绍树向记者介绍,“单条生产线效率能达到每小时120千克,约合每天1.5吨,整个车间生产效率每天达到10吨。与传统模式相比,生产效率提升了100%,人员从原来的150人降为15人左右。”
在茶叶加工环节,安吉县支持企业引入智能化设备和清洁生产技术,以进一步降低能耗和排放。通过改进传统制茶工艺,优化杀青、揉捻、干燥等关键步骤,茶叶的香气和口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减少了碳排放。“传统的茶叶加工方式往往伴随着较高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如今,通过采用节能型炒茶机、自动化烘干设备等,显著提升了加工效率和产品品质。”王绍树说。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生态低碳茶的品牌价值,安吉县积极推动茶叶加工标准化和认证体系建设。“在今年的‘一国一品’生态低碳茶技术交流研讨会上,《安吉生态低碳茶团体标准》正式立项启动,全国茶业碳足迹数字化平台发布,安吉雅思清和茶业有限公司、安吉千道湾白茶有限公司、安吉盈元家庭农场等10家茶叶企业获颁安吉首批生态低碳茶认证证书。”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园艺处副处长冷杨告诉记者,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安吉县正逐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生态低碳茶生产加工认证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减少了茶叶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提升了茶叶种植效率,也使茶叶的品质和品牌价值得到提高。”
茶旅融合,新茶饮消费涌现
一排排整齐的茶树沿着山坡蜿蜒而上,葱郁的茶树间掩映着几处民宿民居,形成一道独特的绿色风景线。“来尝一尝这款白茶饮品,上面加了一层厚厚的奶盖,口感更好!”在位于溪龙乡黄杜村的万亩茶园里,不少游客正在品尝用新鲜茶叶制作的美食和饮品,“这里的景色特别好,还能体验到采茶、制茶、品茶之类的活动,是个日常放松出游的好地方。”
这个让游客赞不绝口的好地方,就是在万亩茶园观景平台下的一个由闲置储物间改造成的“一片叶子”茶饮空间。“和传统的冲泡茶不同,我们的茶饮经过了二次调配,现有的产品包含纯茶、奶茶、奶盖,还有季节特定等多款品类。”该茶饮店相关负责人说,随着年轻消费群体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日益增强,新茶饮市场迅速发展,“我们以生态低碳茶为原料,结合现代工艺和创意配方,推出了多款既保留传统茶香又符合当代口味的新式茶饮,十分受欢迎。”
在生态低碳茶的示范引领下,安吉以茶为纽带,拓展出新茶饮开发、茶旅融合等多元化的价值链条。该县建成了白茶祖、宋茗茶博园、溪龙白茶小镇等景区,吸引了《如意》《金山上的树叶》等电视剧和电影入园拍摄,让茶园变景区、茶农变导游。安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不仅为安吉县的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更多人感受到生态低碳茶的独特价值。与此同时,当地民宿产业也因茶旅融合而蓬勃发展,许多茶农将自家房屋改造成特色民宿,既保留了茶园的自然风貌,又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
古树新芽,生生不息。安吉白茶探索生态低碳发展模式,是当地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不仅为当地茶农带来了经济收益,也为其他地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山水依旧,茶香不已,一片树叶的故事还将继续书写,古老的茶产业持续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