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储岳峰研究员领衔的草食动物细菌病创新团队历经十五年攻关,研发出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副猪嗜血杆菌病四价灭活疫苗及配套精准诊断技术体系,其核心疫苗产品已占据全国同类市场67%的份额,近三年累计为养殖业挽回经济损失235亿元。目前,相关成果“猪重要细菌病精准防控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项目已获得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细菌性传染病,尤其对仔猪和保育猪致死率高,可引发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该病原血清型众多(超过15种),型间交叉保护性差,且耐药性日益严重,传统依赖抗生素的防控方式效果有限,不符合绿色健康养殖发展趋势。
“如同流感病毒分型复杂,传统疫苗往往只针对一两种血清型,效果不佳。”团队首席科学家储岳峰研究员说。面对困境,团队历时15年系统研究,首次摸清我国流行的优势血清型(4型、5型、12型、13型),并以此为靶点,成功创制出覆盖最广的四价蜂胶灭活疫苗。该疫苗已在全国28个省(区、市)大规模应用,显著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
储岳峰研究员在做实验。受访者供图
团队同步研发了多种高效诊断技术,特别是成功研制出国内首个副猪嗜血杆菌间接血凝抗体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检测准确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但成本仅为进口产品的15%左右。
“进口试剂每份检测成本近100元,基层难以承受。我们的试剂盒准确率与国际相当,价格仅12元左右,且只需普通温箱即可操作。”团队成员表示,“该试剂盒特别适合养殖场和基层兽医站现场快速诊断,已在全国广泛应用。”
团队还牵头制定了我国首个该病检测的农业行业标准,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形成了完整的“诊断方法—行业标准—发明专利—检测试剂盒—高效疫苗”技术链条,相关成果获得国家二类、三类新兽药注册证书各1项。
面向未来,团队计划深化现有产品国内覆盖,针对不同区域提供定制化疫苗组合,积极探索海外市场。同时,持续研发新型疫苗和更便捷的诊断技术,确保持续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