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中国科学报]油料所创制食品特征风味酯绿色高效制备新方法

发布时间:2025-06-24 |来源: 中国科学报|作者:李思辉,张惠雯
字体 小 中 大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品质化学与加工利用创新团队构建了一种高活性固定化酶催化剂,实现了食品特征风味酯的绿色高效制备。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发表在国际期刊《美国农业与食品化学》上。


研究相关视图。受访单位供图

据介绍,酯类化合物具有花香、果香等怡人香气,是白酒、饮料等食品的重要风味物质,包括戊酸乙酯、己酸乙酯、庚酸乙酯等,其定向制备受到广泛关注。目前酯类化合物制取主要有化学合成、微生物发酵和酶法合成等方法,其中化学制备方法耗时长、副产物多、成本高,而传统发酵法受限于微生物酯化效率低、菌种性能不足、稳定性差。此外,还有酶催化方法,这种方法具有专一性强、绿色无污染等优点,但存在酶活性不稳定、重复使用困难等问题。

研究团队针对上述技术瓶颈,在国家和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及中国农科院青创专项等项目支持下,创制了基于树枝状介孔硅载体的新型固定化酶,实现了食品特征风味酯30分钟内转化率达98.5%,且该固定化酶重复使用20次后仍能保持较高的催化效率,为白酒、饮料等食品风味酯绿色制备和靶向调控提供了新策略。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afc.4c12029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中国科学报]中麦578黄淮海区创大面积实收高产典型
    2025-06-24
  • 习近平将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5-06-24
  • 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理黄循财
    2025-06-24
  • [中国科学报]蜂机协同高效授粉助力新疆白杏单产大幅提升
    2025-06-24
  • [中国科学报]细长粒型水稻如何高产?这个因子有“办法”
    2025-06-24
  • [中国科学报]这个基因调控谷类作物胚乳淀粉积累和粒重
    2025-06-24
  • 智能活性包装助力畜产品防腐保鲜
    2025-06-24
  •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化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科技合作
    2025-06-24
  • [人民日报海外版]种子遨游太空 未来绽放田间
    2025-06-24
  • 植物线虫分泌“间谍蛋白”破坏宿主免疫系统
    2025-06-23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