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0月27日电 10月26至27日,以"发展智慧灌溉 数智赋能农业节水"为主题的第四届智慧灌溉大会在江苏昆山举行。百余位嘉宾通过技术研讨、成果展示、实地观摩等多元形式,共探智慧灌溉发展路径。
近年来,我国智慧灌溉行业加速发展,在技术研发、设备推广、应用规模上均实现突破。据统计,2024年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2024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0,智慧灌溉技术在主要粮食产区和经济作物种植区的普及率明显提升。
智慧灌溉通过精准感知、科学决策、智能执行实现农业用水精细化管控,显著增强了农业生产抗旱防涝减灾能力,为国家农业高质量发展及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现武致辞指出,我国农业正从"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模式,加速向"靠科技、靠创新"的现代化路径转型,面对极端天气多发频发、水资源刚性约束趋紧的挑战,用更少的水种出更多更好的粮,已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他强调要强化智能农机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建设智慧灌溉技术熟化基地,搭建复合人才培养平台,推动推进国家农业节水增效、粮食稳产高产。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所长王景雷介绍,灌溉所已围绕"安全供水、精准控水、高效用水"进行智慧灌溉科技创新多维布局,在科研基础设施方面,谋划建设全国农业水效网,为农业水资源管理提供核心支撑;在关键技术装备上,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多年科研成果积极研发灌溉智能体,推动灌溉管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在协同创新上,牵头组建国家灌溉农业绿色发展联盟,整合产学研用资源加速成果转化,从全产业链出发推动农业节水增效、保障粮食安全。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高文伟致辞时表示,昆山已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推广智能灌溉技术,通过智慧灌溉改造的农田亩年均节水20%以上。下一步将依托本地产业优势,加强与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合作,打造智慧灌溉示范项目,为区域农业节水增效、保障粮食稳定供应提供县域实践样板。
活动现场,嘉宾还前往成果展示区巡展,十数家涉及智慧灌排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的科研院所、企业展示农情监测设备、智慧灌溉系统、智能灌排装备等技术产品。嘉宾了解产品应用成效,直观感受技术变革。
本次大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国家灌溉农业绿色发展联盟联合主办,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复杂农业环境下农业节水全链条的智慧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