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新华·江村对话2025——“数字让乡村更美好”主题活动在江苏吴江村学院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孙东升表示,建设数字乡村是当前和未来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步骤,已成为我国推进农业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乡村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为基础农村社会经济人文生态的一些新形态,是传统乡村的现代化改造,是探究乡村的数字存在。”在孙东升看来,建设数字乡村,就是用数字技术手段、方法去破解乡村振兴中的乡村发展短板和难题。

图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孙东升在新华·江村对话2025——“数字让乡村更美好”主题活动上发言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印发,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孙东升认为,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产业数字化升级、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取得了显着进展。
例如,在数字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数字乡村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智慧化改造改造,满足了数字乡村发展的硬件条件需要;在乡村产业数字化升级方面,加强种植业、养殖业、工业加工业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解决了传统产业生产效率低、劳动力成本高、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在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方面,加强乡村治理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改变了传统乡村管理的方式方法,使乡村治理更加科学、文明、现代、和谐。
数字乡村建设有哪些主要场景?在孙东升看来,现代种业、种植业、现代畜牧业、农业投入品、智慧农机装备、农产品流通、农业金融保险和乡村治理是数字乡村的八个大应用场景。
“数字乡村是未来中国农村最深刻的变革空间,也是信息技术最脆弱的天地。”孙东升说,随着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落地,数字乡村建设必将呈现更加亮丽的风景。同时,数字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性任务,需全力设计和定位建设,全面推进数字乡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加速技术、数据、产业、场景的深度融合,为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国应用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新华•江村对话2025——“数字让乡村更美好”主题活动由新华社江苏分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指导,中国经济信息社经济智库事业部、研究院智库江苏中心、苏州江村学院联合主办,旨在建设高端智库交流平台,汇聚政产学研等多方资源,为吴江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动力,为全国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吴江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