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秋粮生产夏管关键阶段,持续高温炎热天气给玉米生长带来挑战。作为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秋粮种植面积超7600万亩,其中玉米占比显著,夏管质量直接关系全年粮食产量。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中心紧紧围绕秋粮稳产高产目标,通过“院地协同,三位一体”农技推广新模式,统筹推进关键技术应用,组织专家深入田间一线,科技赋能夏管,为秋粮丰收夯实基础。
7月18日至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黄淮海夏玉米高产栽培与品质生理团队首席谢瑞芝研究员、李少昆研究员联合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省农技推广总站、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等专家,先后前往鹤壁、驻马店、漯河、安阳等17个地市28个县(市、区),开展全覆盖式田间调研,实地察看苗情长势,“一对一”指导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落实科学田管措施。
李少昆(左一)在田间进行技术指导。
在祥符区曲兴镇子陵岗村,种植大户刘刚面露喜色说道:“我今年是第一次用这个技术,就先用100亩地试验一下,发现这个比常规种植更简单,铺上滴灌带之后,浇水时只需要每隔2个小时看看水,看看有没有跳闸,省人工还省事,我一个人就可以种这些地,而且这边看着苗更壮!”“不过苗子打完化控之后比别人的矮了不少,这个会不会影响产量啊,后期有大雨我们还浇水吗?”刘刚又问道。
谢瑞芝研究员从大田拔出一棵玉米,向农户详解当前玉米生长状况:“化控到位的情况下基部节间伸长受到抑制、植株不长高,刺激气生根生发,叶片颜色浓绿,这都是正常的,化控完5~7天滴水肥,植株就长起来了。穗位会降低,植株粗壮,抗倒伏能力更强。这块玉米快到大喇叭口期,大口期要浇第二次水,做好一喷多促,如果后期有大雨涝渍,也要在田间积水退后以水带肥,把该补充的肥料冲上,水量可以尽量减少。”
在调研过程中,专家团队还针对各地出现的不同生产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就地开设“田间课堂”技术培训,针对玉米单产提升核心技术——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的关键环节如耐密品种选择、适宜密植范围、宽窄行配置,精细播种、滴水齐苗、适期化控等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系统讲解。为强化技术普及,专家团队通过集中培训、田间课堂、线上答疑等多种形式,强化农技人员及种植户培训,建立微信指导群,采用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全程做好跟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