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人民日报]2025年全国红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在宜宾举行

发布时间:2025-10-29 |来源: 人民日报
字体 小 中 大

10月26日,2025年全国红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在宜宾举行。开幕式上,相关嘉宾一道,共同启动“十五五”红茶政产学研科技创新计划,助力系统推进红茶科技攻关与产业应用,为未来五年红茶全链创新提供战略指引。

此次大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主办,以“创新融合 绿色智造”为主题,旨在汇聚全国红茶界的智慧与力量,通过成果发布、技术研讨、产业对话等形式,系统呈现红茶科技创新的前沿突破,实现“政、产、学、研、用”全链路资源聚合,共同擘画中国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

大会上,多位院士、权威专家,与来自全国24家茶学机构、12所涉茶高校及48家知名茶企的近三百名行业精英一道,围绕“茶树优质品种选育”“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红茶数字化加工体系”“红茶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等创新成果作主题报告,其中多项最新研究成果为首次公开亮相。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中国工程院院士谢明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江用文等专家共同分享前沿观点,为红茶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大会现场系统发布“十四五”规划全国红茶产业重要科技成果,共包含8大类:生物基因组学基础理论科技成果、适制红茶品种培育科技成果、生态低碳茶生产技术成果、茶园害虫绿色精准防控技术科技成果、红茶数字化加工技术体系科技成果、茶叶增值加工技术科技成果、新一代茶叶质量快速精准检测技术成果、非遗技艺与多品类加工融合技术科技成果。

展望未来,与会专家围绕红茶高质量发展达成共识,面向全行业发布《加强科技创新 发展红茶新质生产力倡议书》,倡导以茶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发展。

大会上还举行重要科技成果转化的签约仪式,推动“科研—市场”双向奔赴,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分别与宜宾、利川等全国重点产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与川红茶业集团等签署科技成果转化协议,携手推进区域红茶科技能力提升与产业升级,共同推动行业科技成果转化。

专题报告环节,江用文以《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红茶高质量发展》为题进行分享,全面梳理我国红茶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深入分析科技创新在红茶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江用文表示,将借此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宜宾等红茶主产区的合作,构建“科研-产业-市场”协同创新链条,推动更多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助推我国红茶产业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让科技赋能的红利持续惠及更多茶区与茶农。

川红茶业集团首席专家孙洪以《科技创新引领红茶高质量发展的川红实践》为题,从工艺、机制、文化传承、科技平台、产品创新五方面,分享川红茶业集团探索成果,阐释“科技赋能把一片叶子变成一个产业”的生动故事,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川红方案。

10月26日下午,红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研讨会举行。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党委书记曾旭、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吴华玲等专家学者,依次围绕地方科研院所赋能、品种革新、红茶品种创新与发展、品种选育及示范应用、茶园培肥提质、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高品质工夫红茶定向加工、数智化加工技术及装备、红茶冲泡控制、质量安全检测等主题进行报告分享。围绕红茶产业从种植生产到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展开深入探讨,探索红茶品质提升、智能加工与质量安全的新未来。

除丰富的理论成果支撑外,红茶产业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发展成效。川红产区(宜宾)、滇红产区(临沧)、宜红产区(宜昌)、祁红产区(祁门)四大红茶主产区代表,展示了各自红茶技术成果的应用成效。这些展示不仅让与会嘉宾看到了四大红茶主产区的发展成就,也为其他红茶产区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此次盛会还设置红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沙龙,进一步展开对红茶产业未来发展路径的思考与探寻。

宜宾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3000多年种茶史、4000多年酿酒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中国三大工夫红茶”——川红工夫的发源地,宜宾是全国红茶重点产区,拥有茶园130余万亩,干茶年产量约11.45万吨,年综合产值超过360亿元,是四川省打造千亿茶产业的主要承载地之一。

五粮液集团子集团川红茶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五粮液非酒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川红茶业集团坚定践行“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做好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大文章,全面推进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凝结出“长江红”紧压红茶、“香歌”花香红茶等既有创新、又有市场的应用成果。

未来,五粮液将继续依托自身品牌影响力、渠道资源与科技协同能力,助力川红茶业集团高质量发展,共同擦亮“宜宾——世界著名茶乡”金字招牌,为中国红茶破浪前行、香飘世界贡献五粮液力量。

宜宾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宜宾认真履行四川省茶叶精深加工产业链主要承载地职责,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川茶千亿产业的重要支撑。特别是作为全国红茶重点产区,宜宾坚持科技赋能,在茶种选育、制茶工艺等方面持续创新,推出突破传统红茶保质期限的“长江红”新品,为红茶产业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聚焦产业融合,促进红茶从“单一饮品”走向“多元场景”;强化全链条服务,推动红茶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让红茶产业成为宜宾茶业发展的新名片。宜宾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以茶结缘、以茶会友、以茶兴业,与广大茶人加强沟通互动、深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离退休职工座谈会
    2025-10-31
  • [新华社]新华视点|系列纪录片《大径山》第三集:归人
    2025-10-30
  • 《中国果树种质资源多样性》丛书发布会在京召开
    2025-10-30
  • 草地贪夜蛾应对农药胁迫的生存权衡
    2025-10-30
  • 新材料实现高蛋白食物新鲜度可视化监测
    2025-10-30
  • 猫星人“隐形过敏原” 现形
    2025-10-30
  • 利用鱼类行为学实现拟柱胞藻毒素健康风险的提前预测
    2025-10-30
  • 脉冲电场为马铃薯风味升级提供新路径
    2025-10-30
  • 钙改性生物炭除磷后可用于高效处理重金属废水
    2025-10-30
  • 破解旱地农田土壤碳汇演变规律
    2025-10-30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