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农民日报]北纬41°,科技如何孕育“明星”燕麦?

发布时间:2025-08-27 |来源: 农民日报|作者:刘趁
字体 小 中 大


打开一包燕麦片,倒入牛奶,这是许多人熟悉的健康早餐“黄金搭档”。《本草纲目》记载,燕麦性平,味甘。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谷物,燕麦以其在辅助降脂降糖等方面的表现突出,逐渐成为健康饮食中的“明星产品”,尤其深受中老年和健身人群的青睐。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不断提升,燕麦产品日益成为消费市场的“宠儿”。8月20日,在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举办的“2025年丰宁优质燕麦产业发展交流会”上,国家燕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胡新中介绍,近年来我国燕麦消费量显著增长,2023年全国燕麦消费量已达130万吨,燕麦产量也同步攀升,从2015年的34万吨增至2024年的85万吨。这一变化的背后,是科技正在悄然改变传统燕麦产业的发展格局。

“这款燕麦对调节血脂有帮助,又是农科院出品,健康又放心!”在电商平台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制的“世壮”牌燕麦片备受消费者喜爱。活动当日,记者来到位于丰宁县鱼儿山镇的优质燕麦生产种植和繁种基地一探究竟,这里正是“世壮”燕麦的原料生产基地。

天空蔚蓝,云卷云舒,广袤的燕麦田在微风吹拂下发出阵阵窸窣声,细细的麦穗垂弯了腰,上面挂满了颗颗饱满的燕麦粒。田间的标志牌显示,该区域种植的是“中燕一号”燕麦品种。

优质的燕麦产品背后,离不开性状优良的品种支撑,而品种选育始终坚持科技先行。作科所全资子公司北京特品降脂燕麦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供应链部主管、育种专家陈旭介绍,“中燕一号”是作科所从国家作物种质库的1492份燕麦种质资源中定向选育出的β-葡聚糖含量超过5%的突破性燕麦品种。通过连续多年坚持不懈提纯复壮,原种纯度高达99.9%。燕麦受欢迎的秘诀,关键就在于它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成分,对辅助调节血糖水平、降低血清胆固醇、平衡肠道菌群等大有裨益。

近期,丰宁降水频繁,周边农户种植的燕麦出现大面积倒伏,而“中燕一号”生产基地几乎未受影响。陈旭表示,该品种茎秆韧性好,抗倒伏能力强,同时具备优良的耐旱性和抗病性。“坚黑穗病属于毁灭性病害,一旦发病难以治理,而该品种对此病尤其高抗。”他补充道。

除了品种优势,科学的田间管理同样关键。“我们于5月26日播种,比周边农民提早约半个月,为的是更好地应对风雨天气。”陈旭介绍,在倒伏高发期,保持排水通畅,避免根部渍害导致早衰;在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进行三次去杂,将杂株率控制在千分之一以下,分蘖期重点清除恶性杂草,避免其与燕麦竞争养分。此外,基地不施农药化肥,而是施用生物有机肥和氮磷钾复合肥,并采用北斗导航系统实现机械精量条播。


f702ca49-19fa-4d99-8278-235f865258b9.jpg

一整套科学的管理措施,让燕麦产量与品质双提升。“五年前我们刚来到这里种植燕麦时,亩产只有200多斤。当时雇来的农民撒完种子后几乎不再管理,如今我们逐渐引导他们建立起科学的种植习惯。根据田间长势和穗部性状预测,今年燕麦亩产有望达到400斤。”陈旭预计,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作物种质资源中心副研究员吴斌介绍了另一个新品种——“中燕二号”,该品种β-葡聚糖含量达5%,蛋白质含量17%,脂肪含量9%,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比60%,营养丰富、品质优良。此外,该品种有个很特别的优势,那就是籽粒均匀光滑,吴斌解释,“传统燕麦品种籽粒多绒毛,不仅影响口感,还容易携带泥土,而‘中燕二号’基本无绒毛,是加工燕麦米、燕麦片的更优选。秸秆还可以作优质饲草,真正实现全身都是‘宝’。”

丰宁县地处北纬41°,气候凉爽,无霜期约90天,适合燕麦这种喜凉作物生长,素有“中国优质燕麦之乡”的美誉。近年来,丰宁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化合作,共同实施了“丰宁燕麦产业‘一县一业、一基地、一团队’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围绕燕麦作物开展良种鉴定筛选、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产业化开发等系统研究。项目开展两年多来,已引进燕麦新品种及种质资源300余份,成功筛选出7个适合当地栽培的高产、抗逆、加工型优良燕麦品种,并进行了示范推广。如丰宁县元始种植有限责任公司流转土地25000亩用于燕麦种植,并与作科所“世壮”燕麦签订产品收购订单,种植“中燕一号”5万亩,有机燕麦2万亩;河北亿博元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每小时产量1吨的燕麦片深加工厂,推动燕麦实现就地转化升值。

为壮大燕麦产业,2025年丰宁县政府出台了《丰宁满族自治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对种植优质燕麦“中燕一号”、有机燕麦、建设燕麦深加工厂等都给予相应补贴,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政策支撑。此外,丰宁县还利用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投资300万元,在鱼儿山镇建设燕麦种子公司,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

一粒小小的燕麦,正承载着科技创新的成果,也助力燕麦产业腾飞,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成果转化处处长肖永贵介绍,作科所一直以来采用订单农业模式,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3元的价格收购燕麦,通过构建“基地+产品+农户”的燕麦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带动亩均纯收入提升300~400元。

活动当天,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丰宁县签署了“科技包县”协议,相关企业签订了有机燕麦产业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在燕麦产业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以科技助力丰宁燕麦产业提质升级。作科所所长周文彬表示,多年来,作科所与丰宁县在燕麦良种鉴定筛选、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产业化开发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在政府优质粮收购补贴等惠农措施的支持下,为丰宁优质燕麦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未来,作科所将继续投入科技力量,加强企业合作,共同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全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燕麦区域品牌。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中外专家学者共商盐碱地治理与发展
    2025-08-27
  • 解密土壤团聚体孔隙对颗粒有机质的调控作用
    2025-08-27
  • 脉冲磁场技术为米制品保鲜提供新方案
    2025-08-27
  • 蛋白激酶介导棉纤维伸长的磷酸化调控网络
    2025-08-27
  • 病毒诱导水稻肿瘤细胞分化轨迹的分子机制
    2025-08-27
  • [人民网]多国专家齐聚新疆昌吉共商盐碱地治理
    2025-08-27
  • [中国科学网]中外科学家齐聚新疆研讨盐碱地科技创新与合作
    2025-08-27
  • 凝聚合作共识,构建更加紧密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出席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
    2025-08-27
  • [光明日报]国内外专家学者共话中国-中亚盐碱地科技创新与合作
    2025-08-27
  • 新型活性包装膜显著提升水果保鲜周期
    2025-08-27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