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中国科学报]猪蓝耳继发细菌之谜揭晓

发布时间:2025-10-10 |来源: 中国科学报|作者:李晨,张莹
字体 小 中 大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动物免疫与代谢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猪在感染蓝耳病病毒后容易引发细菌继发感染的关键机制,为解决这一困扰猪养殖业的世界性难题提供了新的防控思路和药物靶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分子生物学》(mBio)上。

猪感染蓝耳病病毒后,常常会“雪上加霜”,继发各种细菌感染,导致病情急剧恶化,病死率显著升高,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病毒如何“帮助”细菌入侵的具体机制知之甚少。

研究团队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了蓝耳病病毒“作恶”的关键步骤。蓝耳病病毒感染猪肺细胞后会激活一种特定蛋白,指挥细胞内的“骨架”重新排列,形成特殊的“脚手架”结构,并使得细胞表面的黏附“受体”数量大增,这些受体就像一个个“登船梯”。有了“脚手架”和“登船梯”,原本难以入侵的细菌得以“搭便车”侵入,引发严重继发感染。该研究揭示了病毒帮助细菌入侵的分子机制,为开发药物、疫苗或基因编辑等防控策略提供了新靶点和新思路。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重大科技专项、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8/mbio.01945-25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离退休职工座谈会
    2025-10-31
  • [新华社]新华视点|系列纪录片《大径山》第三集:归人
    2025-10-30
  • 《中国果树种质资源多样性》丛书发布会在京召开
    2025-10-30
  • 草地贪夜蛾应对农药胁迫的生存权衡
    2025-10-30
  • 新材料实现高蛋白食物新鲜度可视化监测
    2025-10-30
  • 猫星人“隐形过敏原” 现形
    2025-10-30
  • 利用鱼类行为学实现拟柱胞藻毒素健康风险的提前预测
    2025-10-30
  • 脉冲电场为马铃薯风味升级提供新路径
    2025-10-30
  • 钙改性生物炭除磷后可用于高效处理重金属废水
    2025-10-30
  • 破解旱地农田土壤碳汇演变规律
    2025-10-30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