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农民日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粮食单产提升“揭榜挂帅”项目迎来丰收答卷

发布时间:2025-07-22 |来源: 农民日报|作者:李丽颖
字体 小 中 大

7月21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粮食单产提升“揭榜挂帅”项目迎来丰收答卷:经专家对200亩连片示范田现场实收测产,早稻平均亩产达581.86公斤,较非示范区增产超20%。这标志着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宣州区种植业局、宣城水阳江种业联合攻关的早稻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取得重大突破。

宣州区作为双季稻主产区,早稻当家品种“中组3号”已推广20年,面临抗病性退化、单产停滞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宣州区在发挥好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职能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着力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新机制。2025年3月,该区启动“揭榜挂帅”机制,面向全国张榜征集解决方案。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本土科技企业宣城水阳江种业成功揭榜,与宣州区种植业局共同打造高产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种植大户,形成“推广机构+科研院校+农业企业+示范基地+规模大户”五位一体协同推广机制。

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张华丽博士的指导下,示范基地选用了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早稻新品种“中早88”,连片种植200亩。“这个品种生育期正好适合宣州区双季稻茬口,而且丰产性很好,连续两年区试产量均比对照增产8%以上;同时,这个品种还耐肥、抗倒、抗稻瘟病,适宜机械化种植。”张华丽博士介绍道,“我们还在示范区同步开展了早稻新品种对比试验,从18个对比品种中筛选更加优质的早稻新品种,为今后品种的更新换代做好种子资源储备。”

针对“中早88”的品种特性,结合本地早稻种植地力水平、气候条件、种植茬口等因素,宣州区种植业局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宣城水阳江种业共同制定了宣州区早稻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模式,改传统撒直播为机插秧,培育壮苗、适度密植、平衡施肥、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关键核心技术落地应用。在五星乡示范田,种粮大户金雪明感叹:“今年种了新品种,再配套上新技术,种植效率提高了,种田变轻松了,每亩还增产200多斤!”

宣州区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安徽省产粮大县,又是全国水稻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今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93万亩,其中早稻20.5万亩。如何把专家产量转化为大户产量,是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的重中之重。为此,宣州区充分发挥基地示范带动作用,先后组织现场观摩培训2场,技术培训6期,实地田间指导300余次,带动周边6个早稻主要种植乡镇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5380亩。下一步将扩大早稻新品种、新技术覆盖面,力争3年内推广至全区80%早稻种植区。

宣州区种植业局局长李志表示,“五位一体”协同推广机制正在发挥更广泛的作用。近期,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王丹英,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武立权,安徽省农科院研究员夏加发、孙义祥等省部级专家均主动“揭榜”宣州,在全区范围内精心打造 5个百亩攻关田、13个千亩示范方、2个万亩高产片,力争实现3.3万亩示范区亩产超全区平均水平5%,辐射带动10万亩均衡增产。


(单位: 中国水稻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研究发现微生物碳利用效率高会抑制土壤固碳
    2025-07-23
  • [光明日报]科学家发现冰草基因可提高小麦产量
    2025-07-23
  • [中国科学报]上海蝉鸣上热搜,今年蝉为啥这么多?叫声为啥这么大?
    2025-07-23
  • [经济日报]我科学家破解酸碱土壤砷转化谜题
    2025-07-22
  • [农民日报]各国专家学者共商全球食物系统的可持续转型之道
    2025-07-22
  • [经济日报]冰草基因可提高小麦产量
    2025-07-22
  • [新华社]【7月14日—7月20日国情精要】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2025-07-22
  • [农村工作通讯]一图读懂 |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4
    2025-07-22
  • [科技日报]SuReFood第三届国际学术年会聚焦“构建迈向低碳循环的食物系统”
    2025-07-22
  • [总台经济之声]一杯“绿汁”喝掉全网流量!羽衣甘蓝凭啥成顶流?
    2025-07-22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