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光明日报]“果篮经济”提升乡村多元价值

发布时间:2025-10-24 |来源: 光明日报|作者:赵俊晔
字体 小 中 大

“果篮经济”,是以特色水果为核心载体,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水果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乡村多元价值转化提升的经济新业态。近几年,我国水果产量持续增加,供给充裕,市场竞争激烈,在这一前提下,挖掘水果的多元价值,持续打造更多“周边产品”和服务场景,既有利于拉动乡村在地化消费,也有利于促进水果产业发展。

水果具有独特的外观、口感、营养,果树形态各异,还有很多古树历史悠久,具有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但人们对水果多元价值的认知、挖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经济发展、产业进步、消费升级逐步演进的。发展“果篮经济”是对农村三产融合、乡村多元价值提升的探索和实践。

“果篮经济”丰富了乡村多元价值的认知。推动三产融合,需要在乡村资源禀赋基础上不断发掘其多种功能和多元价值。休闲农旅的风行,文创产品的打造,康养研学的兴起,体现了人们对农业文化传承、休闲娱乐、养生健康、教育教化等功能价值的认知不断拓展与深化:农村是具有多重功能的空间,农业是多元价值的客观载体,场景丰富的“果篮经济”更是乡村多元价值的理想载体。

“果篮经济”促进了多元价值的转化融合,为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与生产价值、经济价值的正向互动和转化创造了条件。比如,发展生态果园休闲采摘,既改善了生态环境,也提高了果品品质,带来更高的经济价值。广东荔枝借助《长安的荔枝》引爆的文化现象和超大流量,与历史、文化、民俗进行充分的联结与绑定,由特色果品升级为“文化符号”,变成传递区域文化的载体。这既提高了果品附加值,又带动了文旅消费,还催化出一系列文创产品,实现了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共同提升。

“果篮经济”探索了多元价值的提升路径。农业多元价值的提升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撑。山东进行“南果北种”和“洋水果国产化”,产出了高价值果品,为休闲采摘和乡村旅游创造出更丰富的场景,而这一切离不开适宜的品种、完善的设施装备和配套的种植管理技术。两广的荔枝,只有借助现代保鲜科技和冷链物流,才能突破时空限制,成为全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的宠儿。现代科技还为果品营销和乡村旅游不断开辟新模式。比如,借助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可以实现“云游”产地,在线深度体验果园日常管理,增强消费信任。

文化助力,科技赋能,“果篮经济”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更好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探索了一条新路径,也为充分挖掘和利用包括水果产业在内的乡村价值资源,通过产业融合、要素融合、价值融合,促进多元业态在乡村落地生根提供了很好的样板。

需要注意的是,各地在加快发展“果篮经济”的过程中,也存在同质化和过高溢价的问题。一些地区的果园在采摘、休闲旅游、民宿等方面提供的服务体验单一,文创产品相似,产地故事和品牌故事雷同,无法体现地域和产品特色,容易造成消费者审美疲劳。有的过度营销稀缺性和情怀,果品贴上“洋标签”或“古树标签”后溢价过高,与实际品质不相匹配,过早消耗消费者的热情和信任,不利于价值的可持续性。

在“果篮经济”发展和多元价值提升中,果品质量和产品价值始终是市场竞争的核心,水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始终是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要夯实产业基础,以优质的水果产业资源,筑牢乡村旅游根基,凝练区域果品文化内核。要以科学合理的品种搭配和产期布局,以绿色可持续的果园生态环境,以稳定优良的产品品质,以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场景,以差异化分层化的周边和文创产品,以独特可信的品牌故事、产地故事,吸引消费者,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合理的品牌溢价、文化溢价,推动多元价值的良性互动和共同提升。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央广网]济阳“好味知济”区域公用品牌推介活动在津举行
    2025-10-23
  • [China Daily] Conference calls for tech innovations to fight weed menace
    2025-10-23
  • 受权发布|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2025-10-23
  • [中国日报]国际杂草科学联合大会召开
    2025-10-23
  • [科技日报] 国际杂草科学联合大会(IACWSC 2025)在江苏南京召开
    2025-10-23
  • [工人日报]黑土地保育持续赋能粮油增产
    2025-10-23
  • [光明网]黑土地保育持续赋能粮油增产
    2025-10-23
  • [中国科学报]新型抗氧化包装材料助力生鲜肉保鲜
    2025-10-22
  • [光明网]新型抗氧化包装材料助力生鲜肉保鲜
    2025-10-22
  • [工人日报]可精准监测粮油霉变毒素的智能预警技术开发成功
    2025-10-22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