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人民政协报]从“量冠全球”到“质领世界”:科技创新照亮花生产业进阶路

发布时间:2025-09-17 |来源: 人民政协报|作者:高志民
字体 小 中 大


现场嘉宾了解花生新产品培育情况

“近年来我国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在花生品种选育、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产业向高质量、高附加值、可持续方向转型,为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粮油学会理事长卢景波日前在国际花生产业与科技创新大会暨2025年国际花生年会上表示。

会议以“科技创新驱动 新质生产力赋能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河北省大名县举行。大名县委书记高巍介绍说,作为“中国花生之乡”,大名县拥有400余年花生种植历史,常年种植面积35万亩(其中高油酸花生25万亩),年加工花生超10万吨,总产值35亿元,已形成“育种、种植、加工”全产业链模式。当地创新“集体+龙头”合作模式,携手玛氏、鲁花等领军企业,推动“大名花生”与国际标准接轨。

高油酸花生成品种创新核心

作为花生产业品种创新的“主力军”,高油酸花生因货架期长、营养优势显著,成为全球竞争焦点。会上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高油酸花生品种达300个,种植面积1100万亩、产量300万吨,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占国内花生产业总量的15%—20%。河南、山东、河北三省为核心产区,其中河南占全国高油酸花生产量的1/3,河北华北地区增速最快,大名县更是依托25万亩高油酸花生制种基地,成为全国重要的种源供应地。

“中国高油酸花生的优势在于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全覆盖,但占比仍落后于国际水平。”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中国粮油学会花生食品分会会长王强指出,美国高油酸花生种植占比达85%—90%,阿根廷达70%—75%,我国需进一步通过政策引导与企业需求联动,扩大高油酸花生种植规模。美国花生协会副会长Peter Vlazakis也提到,美国通过大企业(如Jif)主导的“需求驱动”模式,快速推动高油酸花生普及,这一经验对中国有借鉴意义。

深加工破解“榨油依赖”,蛋白与功能产品打开价值空间

长期以来,我国花生产业以榨油为主(占比51.5%),产业链短、附加值低,花生油市场“内卷”严重,企业每吨利润仅一两百元。大会提出,突破这一困境的关键在于深化花生深加工,尤其在花生蛋白与功能型产品开发上发力。

王强团队展示的成果显示,花生蛋白开发已取得突破:低温压榨花生蛋白粉(蛋白含量50%、残油5%)可应用于肉制品、宠物食品、果汁饮料等领域,市场价达7000—12000元/吨,远超高温压榨蛋白(2000元/吨);更具潜力的7S花生蛋白,因含硫氨基酸含量低于大豆蛋白,适合开发降血脂、延缓衰老的功能性食品,目前已进入产业化试点阶段。此外,植物基花生肉制品通过高水分挤压技术实现突破,可模拟牛肉、猪肉口感,已建成千吨级生产线,获2024全球食品工业奖与2025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为花生蛋白增值提供新路径。

在功能型花生油领域,甘油二酯花生油成为新方向。“传统食用油摄入过量导致肥胖、高血压等问题,甘油二酯可直接代谢不积累,市场前景广阔。”王强介绍,目前通过酶催化技术已降低甘油二酯制备成本,未来结合育种提高原料中甘油二酯含量,有望开辟“纯天然”功能油新赛道。

中国花生锚定“自主保障+国际协同”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总工程师张立伟分析全球油料市场时指出,2025年—2026年全球油脂油料产量增速放缓(预计仅增1000万吨),大豆、油菜籽、葵花籽产量增长受限,而消费持续增加,国际油脂价格或呈震荡上行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国花生产业的“自主保障”优势凸显——我国花生产量占全球1/3,贸易量仅占全球10%,主要依赖国内供应,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较小。

“但自主保障不意味着封闭,需加强国际协同。”Peter Vlazakis表示,美国2025年花生种植面积预计增7.8%、产量增9.7%,中国是美国花生核心出口市场(占比80%),未来可在品种改良、可持续种植(如节水技术、土壤保护)上深化合作。张立伟也建议,我国需进一步挖掘花生单产潜力(当前单产为世界平均2倍,仍有提升空间),同时拓宽进口渠道,通过“国内生产+多元化进口”保障供应,借力全球资源推动花生产业升级。

从高油酸品种的“量质齐升”,到深加工产品的“价值突破”,再到全球视野下的“协同发展”,此次大会为花生产业指明了从“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型的方向。正如卢景波所言:“花生产业的升级,既要扎根本土做好种源与加工创新,也要放眼全球把握供需机遇,才能真正实现从‘中国产量’到‘中国价值’的跨越。”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总台中国乡村之声]《听见乡村》一朵小花,就是一粒粮食
    2025-09-18
  • 苹果果胶可优化小麦淀粉理化特性
    2025-09-17
  • [农民日报]秋水切埋“解”秸秆还田难题 助黑土地保护和水稻单产提升
    2025-09-17
  • [经济日报]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
    2025-09-17
  • [农民日报]院企合作加速作物专用控释掺混肥成果转化
    2025-09-17
  • 创新化学方法开发出抗病毒“新武器”
    2025-09-17
  • 多源特征融合算法提升玉米叶面积指数监测精度
    2025-09-17
  • 油菜智慧育种有了“精准导航”
    2025-09-17
  • 生物电化学技术实现含盐废水中多离子的高效去除
    2025-09-17
  • 利用可喷施短纤维载体实现高效农药递送
    2025-09-16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