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阴雨打乱了我国黄淮海地区的秋收节奏。一场与天气赛跑的“抢粮战”迅速打响——中央与地方联手,调集各类农机争分夺秒进行应急抢收与烘干。在这场攻坚战中,中国农业科学院粮食智能绿色烘干技术与装备大显身手,专家团队提供全天候“云指导”,为秋粮颗粒归仓、品质达标提供了坚实保障。
“面对阴雨天气,抢收是上半场,烘干则是决定胜负的下半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邢福国表示,“烘干机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收获后粮食进行脱粒,随后必须将水分降低到14%以下,才能符合安全入仓的标准,才能确保真正的颗粒归仓。”
“从9月27日到现在,我们这里的2台烘干机已经连续作业14天,累计烘干粮食约1500吨。”山东省平阴县润沃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姬广涛告诉记者,“今年雨水大,按照往年部分农民在家中晒粮的方式肯定是不行的,烘干机是必须的。现在使用的是可移动式烘干机,和原先烘干设备不同之处,主要是它具备中小规模烘粮的作业能力,而且可以根据需求跨区作业,非常适用今年这个情况。”
自2023年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院级重大科技任务“大宗粮食智能绿色保质烘储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先后突破模块化自动折叠及升降、烟管高效换热、精准控温和高融合智能监测控制等关键技术,创制的关键技术装备之一——智能可移动烘干机,为玉米、小麦、水稻等大宗粮食高效绿色烘干和有效应对持续降雨等极端天气灾害找到了新出路。
任务负责人邢福国告诉记者,烘干机的关键之处在于可以即买即用,跨区作业,只要农户需要,通过主管部门远程调度,可以牵引着烘干机到“田间地头”就地作业,既不受场地限制,也不受电源限制。由于具备智能化控制系统,通常只需要1个人就可操控烘干机的收缩、展开和作业,使用十分便捷。
在山东聊城,智能可移动烘干机进行作业抢烘粮食。
截至发稿日,已在河北、河南、山东、吉林、江苏等地投入30多台可移动烘干机,日烘干粮食超1800吨。
“移动烘干机具备多台联合或与粮仓联合作业的功能,已经进入农机补贴目录。特别是今年这种阴雨连绵的气候条件,需求量十分大。”任务参与人、山东优诺科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有锋告诉记者,“根据有关部门的任务要求,我们已经加班加点推进新设备生产,近日将有更多的移动式烘干机投入到抢收抢烘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