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邮箱 数字农科院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 组织机构
    走进中国农科院
    寄语
    院章程
    院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架构
    院机关
    院属单位
    区域创新中心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科研活动
    三农一线
    媒体报道
    视频农科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科学研究
    重大成果
    科研进展
    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
    农业高端智库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学发现
    中国农科院重大产品创制、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智库报告
    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布局
    中国农科院十大科研进展
  • 科技支撑
    主推成果
    产业专家团
  • 人才教育
    人才队伍概况
    人才工作概述
    专家学者
    人才动态
    研究生教育
    中国农科院人才招聘网
  • 国际合作
    总体概况
    合作伙伴
    合作平台
    合作机制
    国际农业科学计划
    中国农科院年报
  • 平台基地
    资源概况
    平台
    基地
  • 信息服务
    资源服务
    数字农科院
    农业科研信息化典型案例
  • 党建文化
返回门户首页 数字农科院 邮箱
官方微信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English
  • 院网首页
  • 图片新闻
  • 时政要闻
  • 农科要闻
  • 科研活动
  • 三农一线
  • 媒体报道
  • 视频农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返回首页 Englis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分享到

[农民日报]智能可移动烘干机应急烘粮忙

发布时间:2025-10-10 |来源: 农民日报|作者:李丽颖
字体 小 中 大

连绵阴雨打乱了我国黄淮海地区的秋收节奏。一场与天气赛跑的“抢粮战”迅速打响——中央与地方联手,调集各类农机争分夺秒进行应急抢收与烘干。在这场攻坚战中,中国农业科学院粮食智能绿色烘干技术与装备大显身手,专家团队提供全天候“云指导”,为秋粮颗粒归仓、品质达标提供了坚实保障。

“面对阴雨天气,抢收是上半场,烘干则是决定胜负的下半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邢福国表示,“烘干机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收获后粮食进行脱粒,随后必须将水分降低到14%以下,才能符合安全入仓的标准,才能确保真正的颗粒归仓。”

“从9月27日到现在,我们这里的2台烘干机已经连续作业14天,累计烘干粮食约1500吨。”山东省平阴县润沃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姬广涛告诉记者,“今年雨水大,按照往年部分农民在家中晒粮的方式肯定是不行的,烘干机是必须的。现在使用的是可移动式烘干机,和原先烘干设备不同之处,主要是它具备中小规模烘粮的作业能力,而且可以根据需求跨区作业,非常适用今年这个情况。”

自2023年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院级重大科技任务“大宗粮食智能绿色保质烘储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先后突破模块化自动折叠及升降、烟管高效换热、精准控温和高融合智能监测控制等关键技术,创制的关键技术装备之一——智能可移动烘干机,为玉米、小麦、水稻等大宗粮食高效绿色烘干和有效应对持续降雨等极端天气灾害找到了新出路。

任务负责人邢福国告诉记者,烘干机的关键之处在于可以即买即用,跨区作业,只要农户需要,通过主管部门远程调度,可以牵引着烘干机到“田间地头”就地作业,既不受场地限制,也不受电源限制。由于具备智能化控制系统,通常只需要1个人就可操控烘干机的收缩、展开和作业,使用十分便捷。

717e8487-94b2-4956-a68b-a6f61830b8cb.png

在山东聊城,智能可移动烘干机进行作业抢烘粮食。

截至发稿日,已在河北、河南、山东、吉林、江苏等地投入30多台可移动烘干机,日烘干粮食超1800吨。

“移动烘干机具备多台联合或与粮仓联合作业的功能,已经进入农机补贴目录。特别是今年这种阴雨连绵的气候条件,需求量十分大。”任务参与人、山东优诺科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有锋告诉记者,“根据有关部门的任务要求,我们已经加班加点推进新设备生产,近日将有更多的移动式烘干机投入到抢收抢烘一线。”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中国农业科学院举办离退休职工健康讲座义诊活动
    2025-10-11
  • 习近平就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向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恩致贺电
    2025-10-10
  • [CCTV-2]《央视财经评论》麻吉亮:新装备和新技术提升秋粮收获现代化水平
    2025-10-10
  • [农民日报]连阴雨致玉米收储风险陡增,专家支招筑牢“粮安+健康”双防线
    2025-10-10
  • [人民网]扎鲁特旗玉米亩产1272.93公斤 刷新东北春玉米千亩纪录
    2025-10-10
  • [中国科学报]研究发现植物全局免疫网络
    2025-10-10
  • [农民日报]好品种、新模式助推甘肃棉花产业迈向优质优价
    2025-10-10
  • [农民日报]ARC生物耦合技术助力盐碱地大豆增产
    2025-10-10
  • [农民日报]一体化绿色技术破解玉米穗腐病防控难题
    2025-10-10
  • 中国农业科学院智能烘干技术装备助力黄淮地区抢烘减损护粮安
    2025-10-09
  • 视频农科
  • 通知公告
  • 特别关注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我要捐赠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Copyright@中国农业科学院京ICP备10039560号-5京公网安备11940846021-00001号